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46章 司马懿的决策

第346章 司马懿的决策(1 / 2)

当关平攻克许昌,赤色的汉旗取代魏国玄旗在城头飘扬的消息传遍天下时,整个中原的局势为之剧变。豫州、兖州大部已入蜀汉之手,洛阳的东、南门户洞开,彻底陷入了三面受敌的窘境。

并州前线,诸葛亮接到这份捷报时,正在天井关大营审视着晋阳方向的军情。他脸上并未露出过多的欣喜,反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平静:关平到底还是打下了许昌,陆逊在东线干得漂亮,这下压力全到司马懿那边了。并州这边,也该收网了。

他立刻召集众将,做出了新的部署。

“张翼、庞德听令!”

“末将在!”两位以勇猛和稳重着称的将领出列。

“命你二人,接替王平将军,统领壶关前线所有兵马,继续与郭淮、陈泰对峙。”诸葛亮目光沉静地看着他们,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壶关天险,郭、陈皆乃良将,强攻无益。你二人只需深沟高垒,维持现状即可。然,需谨记一点——”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却字字清晰:“若……若有魏军自你等后方而来,形成合围之势……切记,不可死守!或寻机渡黄河返回潼关,或……北上前去晋阳与主力汇合!保全兵力为上,壶关之地,可弃!”

张翼、庞德闻言,皆是一愣。丞相用兵向来强调占据要地,此番竟主动提及可放弃壶关?且魏军如何能从后方而来?虽有疑惑,但见诸葛亮神色郑重,二人不敢多问,齐声应道:“末将谨记丞相教诲!”

诸葛亮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他随即下令,王平部无当飞军与马铁、马承西凉铁骑即刻归建,随他亲率中军主力及霹雳营,北上与姜维、邓艾会师,共图晋阳!

有了生力军和攻城利器的加入,本就岌岌可危的晋阳城,在蜀军雷霆万钧的攻势下,仅仅支撑了不到十日便被攻破。晋阳,这座北方重镇,终于插上了大汉的旗帜。

攻克晋阳后,诸葛亮并未急于继续扩张,而是下令全军暂缓攻势,以晋阳为中心,分兵掠取周边榆次、阳曲、狼孟等县,同时大力安抚百姓,整顿秩序,将缴获的魏国府库粮秣分发一部分以收民心,并着手修复城防,建立稳固的统治。他深知,并州新下,根基未稳,需要时间“消化”。

洛阳,魏国皇宫,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许昌失守的消息传来时,司马懿正在与羊祜、钟会等人商议军务。闻听此讯,司马懿与钟会脸上古井无波,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蒋济见状,不禁问道:“太尉,许昌乃中原重镇,今已失守,洛阳东面屏障尽失,何以……”何以如此平静?

司马懿放下手中的茶盏,声音平稳:“自陈留陷落后,许昌便是一孤城了。自陆逊破陈留,其陷落便是早晚之事。老夫早已将雷火营精锐及库存火药大部转移至洛阳,许昌不过一空壳。失之,虽痛,却未伤根本。如今洛阳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更有雷火营助阵,诸葛亮、陆逊纵有百万兵,急切间亦难奈我何。”

他这番话,既是安抚部下,也是实情。放弃许昌,本就是他战略收缩、固守核心的一部分。

然而,当几天后,晋阳失守,并州州治易主的噩耗传来时,司马懿那一直稳如泰山的身形,猛地晃了一下!手中的军报飘然落地。

“晋阳……丢了?”他声音干涩,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壶关……壶关安在?郭淮、陈泰何在?!”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壶关失守,蜀军主力由此长驱直入,才导致了晋阳的迅速陷落。若真如此,则并州全境不保,洛阳北面也将彻底暴露,真正陷入了四面合围的绝境!纵使洛阳城坚,面对来自东(陆逊)、西(魏延)、南(关平)、北(诸葛亮)三面的压力,又能支撑几时?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他心底蔓延开来。

“大势去矣……”他喃喃自语,脸色瞬间苍白了几分,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羊祜与钟会在一旁,亦是面无人色,冷汗涔涔。

“不!太尉!”一名负责军情的掾吏急忙禀报,“晋阳失守,非因壶关被破!细作探明,乃是诸葛亮遣姜维、邓艾,率精兵数万,穿越太行山中小径,迂回至晋阳以南,突袭得手!郭淮、陈泰二位将军仍在壶关与蜀军张翼、庞德部对峙!”

“什么?!”司马懿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射出骇人的精光,“穿越太行山中小径?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蜀军主力确系由此奇袭晋阳!”

司马懿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猛地扑到巨大的山河舆图前,目光死死盯住并州南部那一片代表太行山的复杂等高线。他的手指颤抖着,沿着那条理论上可能存在、但实际行军难度登天的路线缓缓移动。

片刻之后,他忽然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天不亡我大魏!天不亡我司马懿!”

这突如其来的狂笑,让羊祜和钟会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太尉……您这是?”羊祜小心翼翼地问道。

司马懿止住笑声,脸上恢复了往日的阴沉与锐利,甚至带着一丝兴奋的红光。他指着地图上那条蜿蜒的路线,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急促:“诸葛亮!诸葛孔明!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了速取晋阳,竟行此绝户险计!此路之艰险,老夫岂能不知?你大军穿越太行,粮草辎重如何转运?必是轻装简行,就食于敌!如今你虽得晋阳,然孤军深入,后路漫长且脆弱无比!”

羊祜最先反应过来,眼中一亮,接口道:“太尉明鉴!诸葛亮此举,看似神来之笔,实则将自身置于险地!其粮道必经太行山险,若我军能派出一支精锐,不必多,只需万余人,自河内北上,渗入太行,截断其后勤补给!再令郭淮、陈泰出壶关,自南向北压迫;邺城方面派军自东向西攻击;则诸葛亮顿成瓮中之鳖,孤悬于晋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纵有孙吴之才,亦难逃败亡之局!此真乃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