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梓潼对决(2 / 2)

诸葛亮兵不血刃拿下葭萌关,大军直逼梓潼城下的消息传到城中,李严如同被一盆冰水浇头,瞬间从“席卷益州”的美梦中惊醒!

“怎么可能?!诸葛亮怎会来得如此之快?!”李严在太守府中暴跳如雷,一把将案几上的茶盏扫落在地,精美的瓷片碎裂四溅,映照出他因惊怒而扭曲的脸庞。“司马昭呢?!他承诺的牵制呢?!魏国的攻势在哪里?!难道都是骗我的吗?!”

他原本的计划,是依托梓潼险要,联合地方豪族,迅速南下攻取成都,掌控益州,与诸葛亮形成对峙。他甚至幻想过在战场上击败诸葛亮,向天下证明他李正方之才,远胜诸葛孔明!然而,现实给了他无情的一击。诸葛亮不仅来得快,而且势不可挡,民心所向,连他倚重的关隘守将都望风归降!

此刻,他再也顾不上攻打成都了。若是梓潼有失,他将彻底失去根基,成为丧家之犬!他急忙下令,召回所有外出劫掠、试图扩大地盘的部队,收缩兵力,全力固守梓潼城。

然而,梓潼城内,已是暗流汹涌,人心惶惶。

诸葛亮大军压境的消息,伴随着“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的承诺,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入城中。许多原本被李严裹挟或利诱的中下层军官、普通士卒,开始动摇。他们大多是蜀人,对丞相有着天然的敬畏和信任。

更致命的是城内的百姓。诸葛亮的新政,或许让豪强们损失了田亩和僮仆,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却是实打实的好处——更轻的赋税、更先进的农具、能读书识字的机会、生病时能得到的救治……李严联合豪强造反,在他们看来,就是要夺走他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好日子!

于是,梓潼城内,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白天,李严的叛军巡逻队严密监视,气氛紧张。

夜晚,却有人偷偷用箭矢将写有城内布防、粮草位置、甚至李严动向的密信射往城外官军大营。

更有甚者,一些胆大的百姓开始暗中串联,准备在官军攻城时作为内应。

城内关于“丞相仁德,必不滥杀”、“李严倒行逆施,必遭天谴”的流言悄然传播,越禁越烈。

李严察觉到了这种危险的倾向,他又惊又怒。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稳定军心:加强巡逻,严厉处置任何散布“谣言”或疑似通敌者;将部下将领的家眷集中“保护”起来,实为人质;再次拿出司马昭暗中输送的一部分金银,犒赏军队,试图用利益笼络。

同时,他声嘶力竭地向部下灌输:“休要听信诸葛亮的蛊惑!我等已是叛臣,并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起兵,他岂能容我?!他今日承诺不究,来日必定清算!我等已无退路,唯有死战到底!诛杀诸葛亮,清君侧,方能有一条生路!”

他的话,或许能暂时稳住一些核心党羽,但无法消除弥漫在全城的恐慌与怀疑。人人都看得出,城外是民心所向、士气如虹的王师,城内是离心离德、前途未卜的孤城。这场叛乱,从道义到实力,似乎都站在了诸葛亮一边。

困守孤城的压力与内部不断瓦解的恐慌,让李严的精神高度紧张。他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拖延,只会让城内的人心更加涣散,让诸葛亮有更多时间调动兵力,完成合围。

必须决战!必须在军心尚未彻底崩溃之前,出城与诸葛亮一战!

一个疯狂而冒险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成型并迅速占据主导。他要凭借梓潼城外的有利地形,与诸葛亮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对决!如果能赢,哪怕只是击退诸葛亮的进攻,他就能重新凝聚士气,向天下证明他李严有能力与诸葛亮抗衡!届时,那些观望的势力,甚至司马昭,才会更加看重他,他才有翻盘的可能!

“诸葛亮!你欺我太甚!莫非真以为我李正方是泥捏的不成?!”李严望着城外连绵的灯火,眼中燃烧着孤注一掷的疯狂,“明日!便在明日!我要让你看看,谁才是真正能匡扶大汉的栋梁之才!”

他立刻召集麾下所有将领,进行最后的战前部署。尽管人心浮动,但在李严的积威和“唯有死战方有生路”的煽动下,叛军将领们还是勉强振作精神,领命而去。李严将主力部署在梓潼城南门外一处相对开阔、利于大军展开的坡地,背靠城池,依仗地势,摆出了决战的架势。他甚至幻想着一举击溃诸葛亮的前军,从而扭转整个战局。

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甚至他内心的挣扎与决策,都已被城内的“眼睛”和“耳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到了城外那座看似平静,却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的帅帐之中。

诸葛亮听着各路探马和城内线人送来的情报,嘴角泛起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弧度。

果然沉不住气了啊李严同志。想玩梭哈?可惜啊,你手里的牌,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民心不在你,军心不稳,就连你排兵布阵的细节,我都了如指掌。这仗,还没打,你就已经输了八成了。

他轻摇羽扇,对侍立一旁的王平、张翼等将缓缓说道:“李严困兽犹斗,欲求速战。其心已乱,其阵必躁。明日……便让他见识见识,何为王师之威,何为……民心不可违。”

夜幕深沉,梓潼城内外,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一场决定益州命运,乃至影响季汉国运的大战,即将在这蜀北的星空下,拉开血腥的序幕。空气仿佛凝固,充满了大战前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