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253章 仲达的棋盘

第253章 仲达的棋盘(2 / 2)

整个撤退过程,竟被司马懿组织得井井有条,并未出现大的混乱。

与此同时,夏侯霸接管了潼关防务。他深知自己使命的重大与残酷,立刻重新部署兵力,加固城防,多备守城器械,并向将士们宣布了死守的命令,激发哀兵之气。

第三日黎明,当蜀军前锋文鸯再次至关下挑战时,发现关上守军似乎比往日更加密集,箭矢也格外凶猛。他试探性地发动了一次小规模进攻,竟遭到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损失不小。

文鸯回报姜维,姜维又报于诸葛亮。诸葛亮闻讯,轻摇羽扇,沉吟道:“司马懿用兵,最善隐忍。前番示弱,今番又示强……事出反常必有妖。加强斥候,广布游骑,探查潼关以西道路!”

果然,不久后,游骑回报:发现潼关以西有大队人马行进痕迹,方向直指函谷关!

诸葛亮抚掌叹道:“司马仲达,果然果断!竟舍得弃了潼关!传令魏延、姜维,加强攻势,试探潼关虚实!若其主力已退,立刻抢占潼关,追击残敌!”

而当司马懿率领主力,历经艰险,终于安全撤至函谷关时,他片刻未歇,立刻投入新的布防工作。

函谷关,虽不及潼关险峻,但亦是洛阳西面的重要门户,夹在秦岭余脉与黄河之间,通道狭窄,易守难攻。

司马懿亲自巡视关城,指挥若定:

加固关墙:命民夫士卒日夜不停,加高加厚关墙,修补破损处。

设置多重防线:不仅在关前挖掘深壕,设置拒马鹿岩,更在关后险要处,如烛水沿岸、峭壁地带,预设第二、第三道防线,准备进行梯次抵抗。

控制制高点:派兵占领关城两侧山岭,修建堡寨,架设弩炮,与主关形成交叉火力。

囤积物资:将运抵的粮草、军械妥善分配,并下令从洛阳加速调运。

重整军队:将撤退下来的部队重新整编,淘汰老弱,提拔有功将士,稳定军心士气。他亲自训话,承认当前困难,但强调函谷关之险,洛阳之固,号召将士戮力同心,共渡难关。

在他的坐镇指挥下,原本因撤退而有些低落的魏军士气,竟渐渐稳定下来,函谷关的防御体系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加强。

就在司马懿于函谷关紧张布防的同时,他派出的信使也将命令送达了司马师和陈泰处。

宛城方向:司马师接到父亲命令,虽心有不甘,但还是严格执行。他立刻停止了对宛城的无谓攻击,将兵力收缩至博望坡至雉县一线的预设阵地,依托丘陵河流,构建了一条坚固的防御地带,并广布斥候,严密监视宛城关平军的动向。

关平与徐庶在宛城,自然也察觉到了魏军的变化。

“司马师转攻为守了。”关平看着沙盘道。

徐庶微微一笑:“此必是司马懿得知武关失守,恐我西进与丞相会师,故令其子在此阻我。如此也好,我军可安心消化南阳,巩固后方,待丞相主力东出,再图进取。”他们并未急于西进,而是按照诸葛亮既定方略,稳步经营新得之地,同时派出偏师,清剿周边,将南阳盆地牢牢掌控。

武关方向:陈泰接到命令后,果断摆脱了马超骑兵的纠缠,且战且退,向洛水流域转进。他在宜阳、永宁等地,利用洛水天险和原有城邑,快速组织起了新的防线。马超、庞统、廖化等部蜀军虽士气高昂,但出武关后,地形渐趋复杂,补给线拉长,面对陈泰依托地形的节节抵抗,推进速度也不得不放缓下来。

至此,司马懿精心构筑的三道新防线初步形成:

核心防线:函谷关主防线,由司马懿亲率主力防守。

南翼防线:司马师兵团在宛城以北的博望-雉县防线,阻挡关平军西进。

侧翼屏障:陈泰兵团在洛水沿岸的宜阳-永宁防线,迟滞武关方向蜀军。

虽然形势依旧被动,但相比武关失守时那种濒临崩溃的局面,司马懿通过一系列果断的撤退和重组,硬生生地将战线稳定了下来,将一场可能迅速导致中原崩盘的灾难,扭转成了一场艰苦但尚可维持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