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晨练后,看着赵云依旧一丝不苟地收势,虽年事已高,但身姿挺拔,目光锐利,一举一动都透着百战老将的沉稳与力量感。刘长明脑中灯泡一亮!
等等!这不现成的顶级Ip人设吗?!常山赵子龙啊!长坂坡战神!完美人设!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有我这现代营销思维,不把你捧成全民偶像天理难容!强身健体,尚武精神,从娃娃抓起!这国民身体素质不就上来了?以后招兵也容易啊!不对,等等,这一世好像没有长坂坡战神了……
不管了,没有也干!造星计划,启动!
他立刻召来了负责文书宣传的李譔等人。
“文序,交予尔等一项要务。”诸葛亮羽扇轻点,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我给大家讲一些赵云赵子龙将军昔日英雄事迹,诸如长坂坡单骑救主、汉水畔空营退敌、年逾七旬力斩五将等等,细细整理,可稍作……嗯,‘艺术加工’,务求情节跌宕,凸显赵将军之忠勇无双、武艺绝伦!”
“整理完毕后,命宫中巧手画师,绘成连环画册,文字要通俗易懂,可大量刊印,于各州郡酒肆、茶坊、驿馆张贴、售卖、说书人免费发放脚本!”
“再命乐府,将此编成鼓词、戏剧,组织戏班,巡回演出!要让贩夫走卒、妇孺孩童,皆知常山赵子龙之名!”
“甚至,”诸葛亮越说越起劲,“可仿效‘门神’之例,绘制赵将军英姿勃发之画像,推广至民间,道是可……‘镇宅辟邪’!”
李譔听得目瞪口呆,赵云老将军竟有这么多故事,我怎么从没听说过,不过赵子龙老将军成名已久,可能之前确实是我孤陋寡闻,不过这种宣传方式闻所未闻,但细细想来,似乎又极具传播力,连忙领命而去。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在季汉境内展开。
酒楼里,说书人惊堂木一拍:“话说那常山赵子龙,白袍银枪,如天神下凡!长坂坡前,曹军百万众,视之如草芥!只见那枪尖一闪,便似那白龙出海……”
街巷中,孩童们拿着木棍追逐打闹,口中喊着:“我乃常山赵子龙!看枪!”戏台上,伶人扮演的赵云英姿飒爽,引得满堂喝彩。甚至不少百姓家真的贴上了赵云的画像,虽然画风古朴,但那份威严勇武之气,确实令人心安。
赵云本人对此则是哭笑不得,尴尬无比。他一生低调,不慕虚名,如今却被推至风口浪尖,走到哪里都被人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甚至有小兵鼓起勇气求他摸摸自己的长矛“沾沾神勇”,让他老脸通红,连连摆手。但看着民间渐渐兴起的尚武之风,看着年轻人开始以他为榜样习练武艺,强健体魄,他内心深处,也未尝没有一丝欣慰。
诸葛亮内心:成功!第一步造星计划完美!接下来是不是该搞个‘全军武术大赛’?或者‘长安擂台赛’?优胜者直接授予‘赵子龙杯’!颁发‘五虎上将’纪念勋章!周边产业搞起来!嘿嘿,我这丞相当得,越来越像文体局局长了……不过,效果好像不错?
未央宫前的五禽戏依旧每日进行,而“武神赵云”的形象也日益深入人心。季汉的都城长安,在一种略显古怪却又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悄然改变着它的气质。一条不同于以往只知埋头苦干、悲情北伐的新道路,正在这位“心怀鬼胎”的丞相脚下,慢慢延伸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