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亮在未央宫摊开那本画满奇怪表格的《军制革新疏》时,魏延差点把朝笏捏成筷子:“丞相!您要把八十万大军变成扛锄头的民兵?司马懿打过来难道我们用稻谷丢他吗?!”
---
数日后,未央宫,再次大朝。
诸葛亮再次站在了御阶之下。这一次,他带来的方案比“暂停北伐”更加石破天惊。他深知,没有钱,一切发展计划都是空中楼阁。而当前季汉最大的财政黑洞,就是那支规模空前庞大、成分复杂的百万大军。
“陛下,诸公。”他神色肃然,展开了另一卷绢帛,上面甚至用朱笔画了些简单的表格和曲线图,这让古人们看得有点眼晕,但确实更加直观了不少,“前议发展生产,然国库空虚,民力疲敝,何以兴农工?亮以为,首要之事,在于裁汰冗兵,革新军制!”
“裁军?!”这两个字比“暂停北伐”更具冲击力!武将队列几乎瞬间炸锅!
魏延果然又是第一个跳出来的,他几乎要冲到“诸葛亮”面前,脸涨得通红:“丞相!万万不可!曹魏在侧,虎视眈眈!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方有今日之地!岂能自断臂膀?百万大军乃国之柱石,岂可轻言裁撤?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他身后一众将领纷纷跪地:“请丞相三思!”
诸葛亮看了一眼魏延,内心不禁想到:“就知道会这样……魏大爷您真是我的头号反对党。应该让你好好看看少帅,张作霖都说了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我可是丞相,你次次反对我,我不要面子的!不过这次我可是有备而来!
诸葛亮似乎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示意内侍将几张写满数据的绢帛分发给重臣。
“文长将军稍安勿躁,且听亮细细算来。”他拿起羽扇,指向那些“表格”,“诸公请看,我季汉如今账面兵力,确近百万。然,这其中,原益州旧部不足二十万,北伐所得陇凉精锐约十五万,荆州水军加上收编东吴降卒及新募兵员,竟多达六十余万!”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百万之师,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粮草堪称天文数字!更遑论军饷、甲胄、兵器、抚恤之巨!国库岁入,十之七八尽填于此窟窿!长此以往,民不堪命,国将不国!”
他看向文官队列:“治粟内史,依你核算,供养眼前这百万大军,至年底,国库尚余钱几何?粮几何?”
被点名的官员颤巍巍出列,哭丧着脸:“回……回丞相……若维持现有规模,至秋收前,国库……国库就要跑老鼠了……各地府库存粮,恐……恐仅够大军三月之需……”
数据面前,连最主战的武将们都哑火了。他们只管打仗,何时算过这么细的账?
诸葛亮看着这些止口不言的武将,内心竟有些小小得意:嘿嘿,数据说话,古今通用!让你们看看啥叫降维打击!
“然,裁军非是自毁长城。”诸葛亮话锋一转,抛出了他的核心方案,“亮之意,非是散去将士,而是革新军制,施行‘常备军’与‘预备役’相结合之策!”
“何谓‘常备军’?”他自问自答,“即精选忠诚勇武之士,约二十万人,分为中央禁军驻守长安与边防军驻守襄阳、汉中、江淮等前线。此军为国之锋刃,装备最精良,训练最严格,粮饷最丰厚,专司征战与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