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攻打江陵(1 / 2)

在周瑜的规划里,根本就没有想过三分天下,在他的规划里,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与曹操平分天下,之后在寻找机会与曹操决一死战,所以周瑜听闻刘备想要进攻南郡的消息后,立即返回柴桑与孙权商议好后,就率大军前去攻打南郡了,丝毫不关心刘备是否同意,而此刻心里仍七上八下的孙权终于收到了刘备的回信。

“正如公瑾所言,刘备果然不敢现在与我江东为敌,不但放弃了进攻南郡,还愿为公瑾大军提供粮草!”孙权看完刘备回信后,大喜过望,将书信又递给了鲁肃。

“江东使者至,奉读将军手书,开陈利害,披肝沥胆,备感激莫名,反复诵读,深以为然。赤壁同袍浴血,共破曹贼百万之众,此诚赖将军神武、公瑾雄略,及两家将士同心戮力之功也。此情此谊,备岂敢一日或忘?

将军所言,字字珠玑,直指根本。曹操虽遭新败,然虎踞中原,根基深厚,其睥睨江南、雪耻复仇之心,昭然若揭。诚如明教,此獠实为孙刘两家之腹心大患,天下苍生之首恶。当此强敌环伺、危局未解之际,两家实为唇齿,合则两利,分则俱伤。若因区区南郡一地之争,致令同盟生隙,予曹贼可乘之机,则赤壁之功业,真将付诸东流矣!备每思及此,未尝不惕然心惊。

将军为大局计,剖析南郡之艰险,实乃至理明言。南郡扼江汉之喉,直面襄阳曹仁虎狼之师,更有曹操北地源源之援。攻坚拒守,非旷日持久、损耗巨万不可为。备麾下将士,新历赤壁血战,虽士气可用,然确需休养生息,积聚力量。若强驱疲敝之师,顿兵坚城之下,诚非上策,恐坠入曹贼彀中。

将军所示荆南四郡之略,实乃洞见万里,为备指明康庄大道。彼处地广民殷,刘景升旧治,吏民未附曹逆。备忝为汉室宗亲,或可借微名,行安抚之策,传檄而定。此策既可避曹军锋芒,又能稍拓基业,积蓄粮秣,以为他日共图曹贼之本。将军此议,非止为备谋,实为孙刘同盟之长远计也,备感激不尽,自当谨遵明教,暂息南郡之念,引兵南下,抚定荆南。

至于南郡重地,关乎江东门户,安危系于将军一身。公瑾都督雄才大略,已挥得胜之师进讨江陵,此诚上应天时,下顺人和。备虽不才,愿倾力襄助:

曹贼狡诈,必发兵援救曹仁。为绝公瑾后顾之忧,备当遣麾下大将关羽,率本部精锐之师,择险要之处,专司伏击、截杀北上救援南郡之曹军!云长忠勇盖世,必不负所托,力保公瑾侧翼无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瑾大军远征,消耗必巨。备虽新定荆南,立足未稳,然必竭力筹措,从荆南四郡所得中,划拨部分粮草、军械辎重,经由水路(湘江-长江)或陆路,源源供给周都督大军,以尽同盟之谊,共襄盛举。

将军承诺,待南郡克复,共商荆襄防务,备深信不疑。此非仅为两家之利,实乃共保江南、徐图中原之基石。愿公瑾都督早奏凯歌,克定江陵!届时,备当亲赴将军帐下,与将军、公瑾把酒言欢,再议破曹兴汉之大计!

孙刘同盟,重于泰山;戮力同心,其利断金。备愿与将军永结盟好,共诛国贼,以报天子,以安黎庶!临书迫切,不尽欲言。”

鲁肃读完书信后,被刘备的大局观深深震撼,说道:“刘备心胸之开阔远超常人,此等对手,真令人胆寒啊!”

“确是如此,不过子敬勿忧,此刻刘备兵少,等公瑾平定南郡后,刘备便不足为虑了”孙权说道。

“刘备书信中所言,要为公瑾准备粮草辎重,主公切不可将大军之命脉转入他人之手啊!”鲁肃提醒道。

“自是如此,公瑾大军的粮草辎重,不管刘备是否供给,我都会全力保障”。孙权深知其利害,回答道。

而另一边,周瑜已经率领大军来到了江陵城下,与关羽碰了头,关羽依照刘长明的指示,主动要求去伏击曹操援军,截取曹军粮草辎重,周瑜自是大喜过望,毕竟他现在对刘备军的防范依旧很深,本就不想让刘备军参与攻城事宜,关羽主动提出,自是最好。

在周瑜的部署下,江陵城防战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周瑜、曹仁二人可谓是各显神通,打的叫一个天昏地暗,而刘备也没有食言,每月都按时将粮草辎重送到周瑜军中,而关羽“绝北道”也颇有成效,襄阳等地运往江陵的补给,总能被关羽截去十之七八,仿佛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转眼间,周瑜围攻江陵已长达一年,却仍未攻下,大帐内,众将皆面色疲惫,为首一人,俊朗帅气的面容上略微泛白,不是周瑜,还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