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专项模拟训练准时开始,陪练员穿着印有“波尔”名字的训练服,一上来就用反手快撕发起进攻,球速达到189k/h,直奔屈正阳反手。屈正阳不慌不忙,脚下“玉女穿梭”步法微动,身体如蝶般横移,反手快带将球回至陪练员的正手小三角——这是系统报告里标注的波尔近台弱点。
“好球!”秦志戬在场边喊了一声,“就是这样,别跟着他的节奏走,用短球打乱他的衔接。”
陪练员调整战术,开始用正手弧圈发起猛攻,旋转强度比上午更烈。屈正阳依旧从容,他故意退后半步,等球弹起至最高点时,突然侧身沉腰,“崩拳”的寸劲凝聚到球拍,挥拍瞬间球速飙升至192k/h,直奔波陪练员的反手空当——这记爆冲正好打在波尔的防守盲区,陪练员仓促回防,球擦着球拍边缘飞了出去。
场边的年轻队员们忍不住鼓掌,樊振东更是凑过来:“阳哥,你这记爆冲太狠了!我刚才跟奥恰洛夫的陪练员练,被他的相持逼得没辙,你教教我怎么破?”
“别跟他拼长回合,用短球控制他的重心。”屈正阳擦了擦汗,指着樊振东的球拍,“你试试发球后送近台短球,他弯腰回防时,你突然变线打他中远台,他的移动速度没那么快。”
樊振东照着试了几拍,果然效果明显,很快就赢了陪练员两分。“太管用了!阳哥,你这脑子怎么这么好使,跟系统分析似的。”他笑着说,丝毫没注意到屈正阳嘴角的浅笑——系统的报告只是参考,真正的实战调整,还是得靠自己在训练里磨。
训练结束时,天色已经擦黑。屈正阳和樊振东一起往食堂走,路上,樊振东突然说:“阳哥,世界杯咱们提前一周去比利时吧?我查了天气预报,布鲁塞尔10月份挺潮湿的,场地弹性跟北京不一样,得提前适应。”
“我跟秦指导说下,应该没问题。”屈正阳点头,“到时候姐夫也去,咱们正好一起去当地的训练馆练几天,顺便尝尝正宗的比利时巧克力。”
晚饭时,屈正阳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妈妈李慧兰发来的微信:“阳阳,我跟你爸的护照准备好了,签证的事麻烦你了。你训练别太累,妈给你寄了点家乡的腌菜,明天就能到。”
他看着微信,心里暖暖的,回复道:“妈,签证我让团队办,您跟爸别着急。腌菜不用寄,训练基地伙食挺好的,等我比赛完回家吃您做的红烧肉。”
饭后回到宿舍,屈正阳打开电脑,调出系统生成的“世界杯备战进度分析”。屏幕上的进度条显示完成80%,剩下的20%标注着“体能训练”和“心理调整”。他想起下午训练时,最后几组多拍相持后有些喘,便点开秦志戬的微信,发了条消息:“秦指导,世界杯比赛强度大,我建议接下来增加体能训练,比如早上跑5公里,下午训练后加练核心力量,您看行不行?”
没过两分钟,秦志戬就回复了:“我正想跟你说这事,明天就调整计划,体能是关键,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放下手机,屈正阳拿出球拍,对着镜子站好。他慢慢做了一组“崩拳爆冲”的动作,从蹬地、转腰到送肩、出手,每个环节都放慢了速度,纠正细节——刚才训练时,他发现自己转腰时肩膀有点歪,虽然不影响球速,但长期下来容易受伤。
窗外的训练基地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蝉鸣。屈正阳练了十几组动作,直到汗水浸透了训练服,才停下来。他知道,世界杯的备战没有捷径,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每一次战术的调整,都是为了在布鲁塞尔的赛场上多一分胜算。
洗漱完躺在床上,屈正阳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刷了刷热搜。#屈正阳世界杯备战#的话题已经有了2000多万的阅读量,一定要拿冠军,实现大满贯!”“好好休息,别太累了,身体最重要!”“等你去比利时,我去现场给你加油!”
他攥了攥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决赛打,把每一个对手都当成最强的挑战,这样才能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交出一份让自己、让团队、让所有支持他的人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