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乒协主席走过来,拍了拍屈正阳的肩:“正阳,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国术乒乓’青训计划已经获批,乒协将拨专款支持,你作为技术总指导,要尽快拿出训练方案。另外,世乒赛的名单已经确定,你不仅入选单打,还和马龙搭档双打,好好准备!”
屈正阳眼前一亮:“谢谢主席!我一定好好准备,不辜负乒协的信任!”
交流会结束后,屈正阳刚走出礼堂,就被家人围住了。妹妹屈晓萌抢过他手里的奖杯,抱在怀里舍不得松开:“哥,这奖杯好沉啊!我要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妈妈李慧兰拉着他的手,心疼地说:“台上看着风光,台下的苦只有我们知道。以后训练别太累了,身体最重要。”
“妈,我知道了。”屈正阳笑着回应,看向身边的哥哥屈正峰,“哥,你之前说想参与青训计划的后勤工作,现在可以准备了,乒协已经批了。”
屈正峰点点头,语气里满是期待:“放心吧,保证给你做好后勤!”
姐夫陈宇凑过来,小声说:“正阳,刚才青训项目的合作方联系我了,想明天和你聊聊细节。还有,股市那边有点异动,系统……哦不,乒乓智库分析,好像是之前那批资本想趁机入局,咱们得小心应对。”
屈正阳眼神一凛,点了点头。他知道,表彰大会的荣耀只是暂时的,新的挑战已经在眼前——世乒赛的备战、青训计划的推进、股市的资本博弈,每一项都不容懈怠。
回到家,屈正阳把奖杯和证书摆在书架上,看着它们,嘴角露出笑容。他在脑海中对系统下达指令:“生成世乒赛单打、双打备战计划,融合马龙双打配合特点,标注关键训练节点。”
系统界面弹出:
“世乒赛备战计划”
“单打:1.针对世乒赛潜在对手(波尔、奥恰洛夫、神秘海外选手),进行100组模拟对抗;2.优化“崩拳爆冲”细节,提升中远台相持得分率至85%;3.加练关键分抗压训练,模拟大赛压力场景”
“双打(与马龙):1.打磨节奏衔接,将配合成功率提升至95%;2.制定“马龙控短+屈正阳进攻”的核心战术;3.针对外协双打组合(波尔/奥恰洛夫、水谷隼/丹羽孝希),进行针对性训练”
“时间节点:8月-9月为基础训练,10月为模拟对抗,11月世乒赛前冲刺”
屈正阳关掉界面,拿起球拍,走到客厅的乒乓球台旁(这是家人特意为他准备的)。他轻轻挥动球拍,“玉女穿梭”步法的启动依旧灵动,“崩拳爆冲”的力道依旧十足——他知道,表彰大会的掌声已经散去,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这时,手机突然震动,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世乒赛见,‘国术乒乓’的对手,不止你一个。”
屈正阳盯着短信,眼神瞬间锐利起来。神秘海外选手?还是另有其人?不管是谁,他都奉陪到底。
窗外的夜色渐深,客厅里乒乓球撞击球拍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屈正阳知道,他的征途没有终点,唯有带着这份荣耀与责任,一往无前,继续书写属于“国术乒乓”,属于中国乒乓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