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0日下午3点,曼谷体育馆的混双赛场飘着淡淡的香茅味。屈正阳和李雪站在球台前,手里的球拍被汗水浸得有些滑——今天的对手是中国香港组合陈昊和林薇,世界排名比他们高10位,这对组合最擅长“对角长球相持”,能把比赛节奏拖得比蜗牛还慢,之前的小组赛里,他们靠这招磨赢了日本组合,让对手全程没脾气。
“别被他们的节奏带偏,”屈正阳凑到李雪耳边,声音压得很低,“他们的长球看着慢,其实旋转在变,你接的时候注意手腕调整;我卸力后会优先送你正手,你能爆冲就别犹豫。”李雪点点头,手指捏了捏球拍柄——她昨天练了一下午长球相持,手臂现在还有点酸。
秦志戬教练拿着战术板走过来,板上用红笔圈出香港组合的弱点:“陈昊的反手相持稳,但正手衔接慢0.02秒;林薇的正手快带准,但短球处理差。你们的战术就是:卸力变线打正手,短球轻挑限制快带。”
两人点头应下,开始热身。屈正阳对着陪练发了几组长球,刻意感受旋转变化,【如封似闭73\/100】的卸力技巧越来越熟练,球总能精准送到李雪的正手位。李雪则练了几组正手爆冲,球速稳定在172k\/h左右,比昨天快了2k\/h,她对着屈正阳比了个“oK”的手势。
下午3点30分,比赛正式开始。裁判抛币,香港组合选到发球权,陈昊站在球台左侧,慢悠悠地颠着球,突然抬手发球——长球,带着强烈的上旋,直奔屈正阳的反手位!屈正阳没急着接,等球弹起后,用【如封似闭73\/100】卸力,再送李雪正手。李雪的正手爆冲瞬间跟上,可陈昊早有准备,反手卸力反击,球直奔李雪的反手,“1-0!”
第一分就输了,李雪有点慌,屈正阳拍了拍她的背:“没事,他的卸力跟我不一样,偏硬,下次咱们变线打他正手。”第二球,林薇发球,长球直奔李雪的正手,李雪轻挑回球,屈正阳卸力后故意变线陈昊的正手,陈昊没来得及衔接,球飞了出去,“1-1!”
第三球,陈昊发球,长球相持,屈正阳和他打了5拍后,突然变线林薇的反手,林薇没接住,“2-1!”第四球,林薇发球,长球变线,屈正阳用【玉女穿梭33\/100】移位卸力,送李雪正手,李雪爆冲得分,“3-1!”
比分慢慢拉开,屈正阳和李雪的配合越来越顺:屈正阳卸力变线打正手,李雪爆冲限制反手;遇到香港组合的长球相持,屈正阳就用“调息法”节省体能,每3拍深呼吸一次;遇到短球,李雪的轻挑也越来越准。打到8-5时,香港组合开始慌了,陈昊对着林薇喊了句粤语,接着改变战术——专打追身球。
第九球,陈昊打屈正阳和李雪中间的追身位,屈正阳想卸力却没接住,“8-6!”第十球,林薇打追身球,李雪爆冲没碰到球,“8-7!”看台上的香港观众开始欢呼,陈昊和林薇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明显想拖时间。
“调整战术!”秦教练在场边喊,“正阳,你卸力后送李雪反手,她用快带代替爆冲;李雪,你快带时注意变线,别总打一个点!”屈正阳立刻调整,第十一球,陈昊再打追身球,屈正阳卸力后送李雪反手,李雪快带变线,“9-7!”第十二球,林薇打追身球,李雪快带得分,“10-7!”赛点!
第十三球,陈杰发球,长球直奔屈正阳的反手,屈正阳用【如封似闭74\/100】(熟练度+1)卸力,送李雪正手,李雪爆冲得分!“11-7!”第一局赢了!
李雪兴奋地跳了一下,和屈正阳击掌时,能感觉到对方的手心也在出汗:“还是你战术调整得快,刚才追身球我都慌了,没想到快带这么管用!”屈正阳笑了笑,心里悄悄泛起暗喜:国术的“卸力变线”能轻松破解相持战术,“调息法”能维持体能,混双的战术越来越灵活了,连香港这样的“磨王”组合都能赢下首局,接下来的比赛肯定没问题。
局间休息时,秦教练递过毛巾:“打得不错,但别大意,他们第二局会加强短球偷袭,李雪你接的时候注意轻挑;正阳,你卸力后送球可以再快一点,别给他们反应时间。”两人点头记下,屈正阳喝了口运动饮料,视线落在香港组合身上——他们正对着战术板讨论,林薇还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看来第二局要有新变化。
果然,第二局开场,香港组合就专发短球偷袭。第一球,陈昊发短球直奔李雪的反手,李雪没调整好力度,挑球过高,被陈昊反手快撕得分,“0-1!”第二球,林薇发短球,李雪又没接住,“0-2!”看台上的香港观众欢呼起来,陈昊和林薇也开始慢悠悠地擦汗,明显想打乱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