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冲莫语招手:“小伙子,来帮个忙,扶着这银条。”
莫语刚蹲下来,就被滚烫的银条烫得一哆嗦。张师傅哈哈大笑:“烫着了?没事,老银匠的手都是这么练出来的。”他拿起小锤子,“这活儿得有耐心,跟过日子似的,急不得。”
苏丽在旁边看得认真,突然指着银片上的纹路:“师傅,这儿能不能再弯点?像兰花的花瓣那样。”张师傅照着她的意思敲了两下,果然顺眼多了。
莫语蹲在旁边,看着苏丽和张师傅讨论得热火朝天,突然觉得这场景比鬼市淘到宝贝还让人踏实——有说有笑,有一搭没一搭地干活,阳光晒在背上暖洋洋的,连空气里都飘着股甜丝丝的糖味儿。
银扣做好时,日头已经升到头顶。张师傅用细砂纸打磨着边缘,银片在阳光下闪着柔光,上面的兰花纹像刚从绣谱上飞下来似的。“收你五十块,”他把银扣递给苏丽,“多了不要。”
“那哪行!”苏丽掏出一百块塞过去,“您这手艺,值这个价。”
俩人推让半天,最后张师傅把找的五十块塞进莫语兜里:“给小伙子买包烟。”
离开银匠摊,苏丽举着银扣在太阳底下看,突然拽着莫语往市集深处跑:“快看!那边有卖老绣片的!”
摊子上堆着堆花花绿绿的绣片,有龙凤呈祥的,有喜鹊登梅的,针脚密得能数清。苏丽蹲在地上翻了半天,找出块巴掌大的青缎子,上面用金线绣着半朵牡丹,跟她设计的项链纹样正好能搭上。
“老板,这多少钱?”
“八十。”摊主是个戴头巾的大婶,“这是老物件,你看这金线,都是真金的。”
莫语凑过去瞅了瞅,眼里“透”见缎子背面的浆糊还没干透——是新绣的仿品。但他没说话,看着苏丽宝贝似的捧着绣片,掏出钱付了。
走远了,苏丽才发现他不对劲:“你咋不说话?是不是觉得我买贵了?”
“没有,”莫语笑了,“这绣片颜色正,配你的项链刚好。”他没说破是仿品,反正苏丽喜欢,真假又有啥关系。
中午在市集吃了碗老北京炸酱面,苏丽边吸溜面条边说:“下午去趟我妈那儿吧,把酱菜罐子还了,顺便拿点她腌的糖蒜。”
“行。”莫语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你妈知道……咱俩的事不?”
苏丽嘴里的面条差点喷出来,脸颊红得像熟透的桃:“知……知道吧?上次打电话,我跟她提过你。”
“那她……待见我不?”莫语有点紧张,手里的筷子差点掉地上。
“废话,”苏丽白了他一眼,“我妈说,能陪我蹲市集看银匠的,肯定是实在人。”
回去的路上,苏丽靠在副驾上打盹,阳光透过车窗落在她脸上,睫毛忽闪忽闪的。莫语握着方向盘,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突突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