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尘缘寻仙 > 第33章 石寨炊烟迎归客,血契相依共此生

第33章 石寨炊烟迎归客,血契相依共此生(1 / 2)

青铜锁链在脚下轻响,似被风拂动的铜铃。刘源扶着阿蛮走过最后一级链环,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驱散了石窟里的阴寒。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两人身上投下斑驳光影。崖边野菊盛放,花瓣沾着晨露,被风一吹簌簌落下,有些飘在阿蛮辫梢,有些落在刘源袖口,带着清冽草木气。

这时,阿蛮突然踉跄,脸色瞬间苍白。她下意识感知刘源状态,却发现脑海中的通感领域一片空白,没了他掌心温度、平稳心跳,连情绪都模糊不清。这种断裂感比刀刃割伤更可怕,仿佛灵魂被剜去一块,剧痛袭来。她踉跄带起的风惊动崖边飞鸟,群鸟振翅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怎么了?”刘源立刻扶住她,指尖触到她腕间血契红痕,却感觉不到灵力波动。那道曾灼热的红线此刻黯淡无光,如失去生命力的细绳,贴在她蜜色肌肤上,透着死寂。“通感……断了?”他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掌心血珠也失去光泽,与阿蛮红痕同时沉寂,没了最后一丝共鸣。

阿蛮抬眸,眼底尽是惊惶。她试着将草木感知渡向刘源,却在气息相交时被弹回,似有层无形屏障阻隔。“是血蛊印暴走的反噬。”她声音颤抖,掌心沁出冷汗,“镇压时你强行催动血珠,与地脉灵气对冲太猛……”她指尖划过他手背上未消的红痕,那是血蛊印暴走的印记,此刻摸起来有些硌手。

刘源心猛地一沉,看向掌心,血珠红光微弱如残烛。这从祭蛊台开始便紧密相连的纽带,陪他们历经艰险,竟在胜利瞬间断裂。通感消失,他觉得周围声音遥远,山间风也透着陌生凉意,甚至要低头确认自己正握着阿蛮的手。

两人沉默站在山道,空气凝滞。从前无需言语便知彼此心意,如今却要反复揣摩对方眼神。阿蛮望着刘源紧抿的唇,猜不透他是疲惫还是失落;刘源看着阿蛮垂落的眼帘,分不清她是难过还是释然。阿蛮下意识握紧骨刀,指尖划过刀身狼牙吊坠时,习惯性想分享触感,却只触到一片虚空。

穿过镇魂碑林,阳光透过碑石缝隙,在地上织成光网。阿蛮在刻着“阿父”的石碑前驻足,指尖抚过刻痕,怅惘涌上心头。她仿佛又看到父亲背着药篓走出寨门的背影,他说要去万蛊渊采活脉草,却一去不回。往常,刘源定会通过通感捕捉她情绪,递来帕子或默默陪伴,可此刻他站在三步开外,欲言又止,靴底碾过碎石的声音,在阿蛮听来满是疏离。

“走吧。”阿蛮率先转身,声音平静。她没再牵刘源的手,只是顺着山道走,辫梢红绸带在风中飘拂,却再难牵动他心底涟漪。通感断裂,并肩而行都艰难,她要刻意放慢脚步,他要时时侧头确认她没落后。山道旁酸枣树结满红果,阿蛮记得刘源说过果子酸甜可口,换作从前,她定会摘一串塞给他,此刻却只是低头走过。

走出迷魂道,林子里噬灵藤已枯萎,取而代之的是新芽灌木。嫩绿叶片卷着边,充满生机。阿蛮望着叶片,习惯性想分享生机画面,却撞上刘源茫然目光。他只是打量着灌木,眼神里没有她熟悉的欣喜。两人别开视线,沉默在林间蔓延,只有脚步声在空谷回响,惊起几只山雀。

石寨轮廓渐现,竹楼尖顶在阳光下泛黄,炊烟缭绕。守寨山民先是愣住,随即欢呼,有人抛农具,有人拥抱跳跃,孩童们顺着石阶滚下,笑声洒满山道。有人跑向寨里大喊:“阿蛮回来了!刘源小哥回来了!”声音撞在竹楼廊柱上,带着哭腔。

阿禾像小炮弹般冲出来,羊角辫沾着草屑,怀里抱着烤红薯,薯皮裂开,糖汁渗出,在衣襟上洇出印记。“阿蛮姐姐!刘源哥哥!”她扑到两人面前,小脸沾着黑灰,眼睛明亮,“你们看,我会烤红薯了!老药婆说,烤到流油最好吃!”她把红薯递过来,烫得指尖直摩挲。

阿蛮蹲下,用袖口擦去阿禾脸上的灰,指尖触到小姑娘温热皮肤,心里生出羡慕。通感消失,简单触碰都变得珍贵。“真厉害。”她笑着接过红薯,入手滚烫,香气四溢。她掰开一半递给刘源,热气熏红了他的脸。

这时,竹楼方向传来脚步声。林清寒扶着老药婆的拐杖走来,月白色衣裙泛着柔和光泽,腕间离火玉流转着温润红光。她气色恢复不少,脸颊泛红,倦色褪去。

“刘源。”她轻声唤道,带着笑意,“听说你们成功了,恭喜。”她目光扫过两人间的红薯,眼底闪过了然,没再多言。

刘源颔首,看向她腕间:“你的伤恢复得不错,老药婆医术高明。”他语气轻松。

“确实多亏了她。”林清寒轻抚离火玉,“更要多谢阿蛮姑娘。”她向阿蛮欠身行礼,郑重说道,“这份恩情,我记下了。”

阿蛮摆摆手,把红薯递给阿禾:“应该的。”通感断裂后,她对旁人情绪更敏感,能察觉林清寒的真诚。她低头,看到自己腕间红痕依旧黯淡,心里一紧。

老药婆笑着用拐杖敲敲地面:“好了,英雄凯旋,别站在寨门口说话。我炖了当归乌鸡汤,用的是后山跑了三年的乌鸡,给你们补身子,特别是阿蛮丫头,看这小脸白的。”她引着众人往竹楼走去,药铃叮当作响。

走进石寨,山民们涌出来,递上野果、米酒,孩子们围着唱歌。阿蛮走在人群中,看着刘源与林清寒交谈,听着他们说镇魂池的黑曜石、离火玉的异动,心里有些刺痛。没了通感,判断对方情绪变得费力,要听语气、看神色,才能捕捉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