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异域奇珍(1 / 2)

一场秋雨过后,通衢天下总部弥漫着泥土与桂花的清香。李丽正在账房核对上月的收支,忽然听到院中传来一阵骚动。

“夫人!东家回来了!”王掌柜的声音里透着掩不住的喜悦。

李丽手中的毛笔微微一顿,墨汁在账本上晕开一个小点。她放下笔,整了整衣襟,快步向外走去。距离林一南下考察已过去二十三天,比预期晚了整整八天。

院子里围满了人,林一风尘仆仆地站在中央,身旁堆着十几个大木箱。他瘦了一圈,眼下带着青黑,但眼睛却亮得惊人。看到李丽出来,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路上耽搁了。”林一简短地解释,“但值得。”

他示意随从打开最大的那个木箱。箱盖掀开的瞬间,周围响起一片惊叹声。李丽不由自主地上前两步,箱中堆满了她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色彩斑斓的贝壳、散发着奇异香料的木块、闪着金属光泽的矿石,还有几匹花纹独特的布料。

“这是...”

“南洋诸岛的物产。”林一拿起一块深红色的树脂,“龙血竭,价比黄金。”又指向那些矿石,“锡锭,我们大晟产量稀少。”最后他展开一匹布料,阳光下竟泛着淡淡的金色,“金丝布,据说用某种贝类的丝织成。”

李丽小心翼翼地抚摸那块金丝布,触感凉滑如流水。她的商业头脑飞速运转:“这些在北方能卖到什么价钱?”

林一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龙血竭在长安药行的价格是泉州的三倍,金丝布更贵,达官显贵争相购买。”

“船队。”李丽突然说,“我们必须组建自己的船队。”

林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已经联系了泉州的造船世家,只要朝廷批文下来...”

“东家!”一个护卫匆匆跑来,“京城急报!”

林一接过信函,快速浏览后脸色微变。他挥退左右,低声道:“户部侍郎刘大人被调任边疆,新任侍郎是赵元辰的姻亲。”

李丽心头一紧。户部主管商业税收和海外贸易批文,若被赵家掌控...

“船队批文...”

“恐怕会有阻碍。”林一眉头紧锁,“但并非无计可施。我离京前曾打点过司礼监的太监,或许能走通内廷的路子。”

李丽沉思片刻:“双管齐下。你负责朝廷那边,我来准备船队和货物。即使第一批不能远航南洋,至少可以先开辟沿海航线积累经验。”

林一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差点忘了,这是给你的。”

布包里是一个精巧的琉璃瓶,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李丽惊讶地接过,发现瓶身薄如蝉翼,工艺远超当代水平。

“大食国商人的货物,据说来自更遥远的西方。”林一解释道,“我想着你喜欢研究这些...”

“谢谢。”李丽轻声说,指尖轻轻摩挲着琉璃瓶光滑的表面,“这给了我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先出口一些瓷器、丝绸到沿海,换取海外珍品,同时收集更多航海情报。”

“正合我意。”林一笑道,“三日后我启程入京,争取批文。这段时间...”

“家里有我。”李丽自然地接上他的话,两人相视一笑。

七日后,通衢天下西侧的一座独立院落张灯结彩,门楣上挂着崭新的匾额——“商道学堂”。这是李丽筹划多时的商业人才培养计划,首批五十名学徒今日入学。

院中整齐排列着简易课桌,最前方是一块大木板,上面贴着李丽亲手绘制的各种图表。学员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前所未见的“教室”,窃窃私语。

“诸位。”李丽站在讲台上,声音清亮,“从今日起,你们将学习全新的经商之道。这里不教你们如何投机取巧,而教如何用诚信和智慧创造财富。”

她拿起一根细木棍,指向木板上的第一张图:“这是‘供需曲线’,代表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学员们瞪大眼睛,这种将商业抽象成图形的教学方法他们闻所未闻。李丽循序渐进地讲解着现代经济学的初级概念,结合古代商业实例,使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李丽分发下一些竹签,“假设每根竹签代表一匹绸缎,根据我给出的条件,你们决定买入还是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