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些示好的目光,渐渐多了几分真诚。偶尔会有其他区域的杂役,借着送东西或路过的名头,进来与她聊几句。
“苏师妹,这是膳堂今日多做的灵谷糕,你整日耗神,尝尝。”一个面相憨厚、负责搬运沉重书箱的杂役弟子,会塞给她一包还带着温热的糕点。
“苏师姐,我前日整理甲区杂物,发现几枚似乎也是记录各地风物杂学的玉简,品相不好,差点被处理掉,我看着可能对你有用,就偷偷留下来了。”一个年纪稍小的女杂役,会红着脸递过几枚沾着灰尘的玉简。
甚至有一次,一位负责看管经阁外围基础阵法运转的、同样不得志的外门弟子(并非阵堂核心),在苏婉请教一枚涉及简单聚灵阵原理的残破玉简时,竟耐心地给她讲解了小半个时辰,末了还感慨:“苏师妹肯沉下心钻研这些‘无用’之物,比那些只知追求高深功法、好高骛远之人,强多了。”
这些善意零零碎碎,并不轰轰烈烈,却像涓涓细流,悄然汇聚。苏婉渐渐明白,她赢得了这个由底层杂役、边缘执事、不得志弟子组成的,松散却真实存在的“小圈子”的认可。他们或许修为不高,权力不大,但他们扎根于宗门最基础的运作层面,消息灵通,各有技艺,更重要的是,他们认可的是苏婉这个人——她的能力,她的沉静,以及她敢于拒绝丹堂、坚持自身道路的“风骨”。
老周头偶尔还会出现,依旧沉默寡言,但有时会在她明显走入误区时,不着痕迹地提点一两句。那个看守阵法的弟子,名叫张禾,后来也又来过几次,与她交流一些基础的阵法知识与杂学见闻。
苏婉投桃报李。她将改良后、效果更温和、适合低阶弟子固本培元的灵食,分给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对于张禾因长期维护阵法、精神力耗损过度导致的隐疾,她特意根据新学的知识,调配了一道安神补益的汤膳,效果显着。
一种基于互相尊重、资源互换、甚至带着一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的同盟关系,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
这一日,张禾又来寻她,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苏师妹,你最近要小心些。”他压低声音道,“我听闻,丹堂那边似乎不太平静。孙执事和钱执事最近走动频繁,好像……在筹划什么事情,可能和外门不久后的大比有关。”
苏婉心中一动,外门大比,那是所有外门弟子鱼跃龙门的重要机会,也是风波汇聚之时。
“多谢张师兄告知。”苏婉郑重道谢。
张禾摆摆手:“举手之劳。我们这些人,没什么大本事,但互相通个气,总好过被人蒙在鼓里吃了暗亏。”他顿了顿,看着苏婉,语气带着几分真诚的钦佩,“师妹,你走的这条路不容易,但……很有意义。至少,让我觉得,不是所有路都非得挤在丹堂阵堂那几条独木桥上。”
苏婉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又看了看库房角落里,老周头不知何时放下的、一本页面泛黄、关于基础符文勾勒技巧的旧书,心中暖流涌动。
她不再是孤身一人。
前路虽有丹堂虎视眈眈,但身后,亦有这无声却坚实的同盟。
这经阁风云,她或许能借力于此,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