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无咎的眼睛一亮,他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于是,他开始按照七问分析法的步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何事:目标或问题是什么?他要弄清楚对驱使的物品是否有要求,这就是他目前面临的问题。
其次,为何:原因或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是因为他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情况,让他对操控的佩剑的要求产生了疑虑。
接着,何人:责任人或相关方是谁?在这个问题中,他自己就是责任人,在这个问题上段无咎想不到还可以找谁来获取帮助。
然后,何时:时间节点或期限?他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但他希望能够尽快找到答案。
再然后,何地:地点或范围?这个问题没有特定的地点或范围,因为临阵对敌时是不能任由自己去挑选场地环境等的。
接下来,如何:方法或流程?此情况是否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武林前辈或者进行实验等方法来寻找答案。答案肯定是后者,当今武林中还没有听说谁可以以气驭剑来对敌,只能自己去慢慢摸索试验了。
最后,多少:成本或量化指标?目前他还不清楚这个问题的成本或量化指标,需要进一步比对研究。
通过对七问分析法的运用,段无咎感觉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清晰了。他相信,只要按照这个方法逐步深入,一定能够找到对趋使的物品是否有要求的答案。
经过一番思考和总结,段无咎发现目前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练成以气驭剑这一绝技。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虽然他能够通过内力激发佩剑使其悬停在空中,但却无法驱使佩剑进行攻击。
在相关人员方面,目前只有段无咎自己。他不仅是一品境的高手,还拥有三品的一阳指力,并且六脉神剑小有所成,凌波微步更是达到了大成的境界。此外,他对北冥神功的功法也已经通读,只是尚未真正开始修炼。就在今夜,他曾有过一次实际练习,但对于其中的利弊还不太清楚。
关于时间问题,段无咎深知在临场对敌时,时间往往是瞬息之间,容不得丝毫迟疑。而且,这种技能可不能受到场地的限制,必须能够随时随地施展出来。
而在方法问题上,段无咎苦思冥想后,想到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可以利用武者的内力,经过特定的筋脉流动,形成一种震荡波,然后与剑体产生同频共振,从而达到驱使佩剑对敌的目的。
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成本或量化指标。如果一直以气驭剑,那么就必须持续不断地输出内力。这对于内力的持续输出能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段无咎不禁回想起自己在二品境时,曾用一阳指力为马五德疗伤,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下,持续输出内力也坚持了一个多时辰,此时自己在一品境时最少也能持续输出三到五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