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45章 京北阅武庆六秩,民生利器护山河

第145章 京北阅武庆六秩,民生利器护山河(2 / 2)

战船划过河面时,周海操作着淡化器,接了一碗淡水,递给岸边的张婶:“婶子,您尝尝,这水比俺们赢州的井水还甜,以后渔民在海上不用怕没水喝了。”张婶接过碗,抿了一口,笑着说:“甜!比俺家的豆浆还解渴,下次俺让妮子给你们送豆浆喝!”

七、陆上作战方队:应急为要通险路

水上方队的战船刚划过河湾,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从阅兵场西侧传来——陆上作战方队的队员们,驾驶着均平SK1号“多功能应急车”,车身银灰色,履带宽而厚,能在雪地里平稳行驶,车身上印着“治沙救险”四个绿色大字。车斗里装着梭梭苗和一把巨型挖掘臂,挖掘臂的铲斗上还沾着点西北的黄沙,是上次治沙时留下的。

驾驶应急车的是赵刚,以前是西北治沙队的,现在是陆上方队的驾驶员,手里握着方向盘,方向盘上缠着羊毛套,是牧区姑娘织的。“各位乡亲!这应急车不是用来打仗的!”赵刚对着扩音筒喊,“它一天能运二十吨梭梭苗,是传统牛车的十倍,去年俺们用它给西北送了五千棵苗,现在都活了;这挖掘臂,能挖沙坑种树,也能在塌方时疏通道路,上次西南地震,俺们用它挖开了压着粮车的石块——它走的路,都是帮百姓通好日子的路!”

应急车开到阅兵台前,赵刚操作着挖掘臂,轻轻挖起地上的雪,堆成一个小坡,然后把车斗里的梭梭苗种进去,动作轻柔得像怕碰坏了苗。“这梭梭苗能在沙漠里活,明年春天俺们再去西北种,让沙漠变成能种粮的地!”赵刚的声音里满是期待,百姓们纷纷鼓掌,马占山大声喊:“赵师傅,下次俺们西北治沙,喊上俺,俺帮你扶苗!”

八、武装巡捕部队方队:护民为业安街巷

陆上方队的应急车刚开过去,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传来——武装巡捕部队方队的队员们,穿着深蓝色的巡捕服,腰间别着“捕盗棍”和“急救包”:捕盗棍是用竹子做的,外面包着层软布,打在人身上不伤人,却能制服歹徒;急救包里装着止血药、绷带和一小瓶止痛药,是给百姓应急用的,药瓶上贴着汉、赢州两种语言的说明。

领队的是王芳,以前是百姓大学的学生,现在是京北街巷的巡捕队长,手里举着一个“便民箱”,里面装着针线、剪刀、创可贴,还有一本《大明德道与法典》的小册子,册子上有不少折痕,是她平时给百姓讲法时翻的。“俺们巡捕,不是来抓人的,是来帮百姓的!”王芳的声音清脆,“这捕盗棍,上个月帮李婶赶走了偷鸡的黄鼠狼,没伤着黄鼠狼,也没让鸡丢;这急救包,上周给摔破膝盖的娃止了血,娃还说‘姐姐的药不疼’;这便民箱,天天帮张大爷缝补破了的衣裳,大爷说‘比俺家老婆子缝的还整齐’——俺们护的,是京北的街巷,是百姓的安稳觉!”

方队走过百姓席时,王芳从便民箱里拿出针线,当场帮张婶缝补了裂开的衣角:“婶子,您这衣裳要是再破了,就去巷口的巡捕房,俺们天天在那儿,晚上也有人值班。”张婶笑着道谢,把手里的糖炒栗子塞给王芳:“丫头,快尝尝,热乎着呢,补衣裳累了垫垫肚子。”

九、马拉火炮方队:双能为用保民生

武装巡捕方队刚过,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马拉火炮方队的队员们,骑着健壮的战马,牵引着洪武“远射械”重型火炮,炮身黝黑发亮,上面刻着工匠的名字:“张铁林造”“李木匠修”“王铁匠补”,每个名字旁边都画着一个小齿轮,是工匠们的标记。炮轮上缠着防滑的铁链,是为了在雪地里走得稳,炮身上还挂着两个布包,里面装着“破障弹”和“送粮弹”的样品。

牵引火炮的是马占山的老伙计“黑风”,去年西北山洪时,就是它拉着火炮,炸开了塌方的山体。马占山走在火炮旁,手里拿着一枚“送粮弹”,弹壳里装着压缩的米饼和咸菜,弹身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西北山洪救援专用”。“各位乡亲!这火炮不是用来炸人的!”马占山举起送粮弹,声音洪亮得震得雪粒往下掉,“这破障弹,去年西北山洪时,炸开了压着路的巨石,让救援的粮车过去了,救了村里二十多口人;这送粮弹,能把米饼送到被困的乡亲手里,弹壳不会炸,只会轻轻打开——炮身上刻着工匠的名字,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谁造的炮,谁负责,出了问题,俺们找得到人!”

队员们当场演示火炮的用法:没有装火药,只是发射了一枚送粮弹,弹壳落在阅兵场的空地上,“啪”的一声轻轻打开,里面的米饼撒了一地,孩子们笑着跑过去捡,马占山赶紧喊:“慢点儿,别摔着!这米饼是赢州的新米做的,甜得很,吃的时候就着咸菜,不噎得慌!”一郎捡了一块,递给佐藤:“哥,真甜!比俺们赢州的年糕还甜!”

十、空中巡护方队:巡空机过护苍穹

就在马拉火炮方队演示时,一阵“嗡嗡”的声音从天空传来——均平1号巡空机从远处飞来,机身银白,机翼上印着“民生巡护”四个蓝色大字,机腹下挂着一个“传讯箱”,里面装着给百姓的慰问信,信上印着巡空机的图案。巡空机飞得平稳,在阅兵场上空盘旋了一圈,然后缓缓降低高度,机上的驾驶员探出头,对着扩音筒喊:“各位乡亲!俺是汝吉村的次仁,去年地震时,就是这巡空机,三分钟就到了村里,送来了急救包和传讯信,俺奶奶就是靠急救包里的药挺到了救援!”

次仁是次仁旺堆老人的孙子,现在是巡空机驾驶员,他操作着巡空机,放下传讯箱,里面的慰问信飘落在百姓席上,林小远接住一封,上面写着:“祝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有困难,就看天上的巡空机,俺们很快就到!”林小远高兴地举着信,对着巡空机挥手:“次仁哥!俺是小远,下次俺帮你写传讯稿,写得比这次的还热闹!”

不一会儿,均平K2号巡空机也飞了过来,机身比1号更粗壮,机翼上装着“灭火弹”的挂架,挂架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西北草原灭火专用”。驾驶员是赢州的佐藤,他对着扩音筒喊:“各位乡亲!这K2号能在沙尘暴里飞,去年西北草原着火,就是它投的灭火弹,把火灭了,保住了俺们的牛羊和牧草——它飞的每一圈,都是在护着百姓的家!”

两架巡空机在天空中盘旋,形成一个“民”字的形状,百姓们纷纷抬头观看,孩子们举着纸鸢,跟着巡空机跑,场边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次仁旺堆老人看得热泪盈眶,对后生说:“俺年轻时,哪见过这能飞的铁鸟?现在的娃们,能坐着铁鸟救乡亲,能让草原不着火,能让地震的人有药吃,这日子,俺以前想都不敢想!”

十一、远程响应与海上巡护:全域护民守山河

巡空机刚飞远,一阵“哗啦啦”的声音传来——S0号“精准响应弹”方队推着弹药车入场,车上装着S0号响应弹的模型,弹体上印着“应急救援”四个字,旁边放着一个小型定位灯,是给深山迷路者用的。领队的是科研兵张工,手里拿着一个响应弹的拆解模型,给百姓们讲解:“各位乡亲!这响应弹不是用来伤人的,是用来救险的!它能飞三十里,里面能装灭火剂、急救包,上次西南地震,它把急救包投到了悬崖上的被困者手里,比人爬上去快十倍!弹体上有识别装置,只有收到应急信号才会打开,不会误伤百姓——俺们还在研S1号和S2号,以后能飞五十里,一个人就能定位,深山迷路也不怕!”

张工刚讲完,远处传来一阵卡车的轰鸣声——三辆卡车拉着洪武号、均平号、南江号“海上巡护平台”的模型入场,模型做得逼真,洪武号的甲板上还摆着巡空机和应急车的小模型,旁边放着一个海水淡化器的样品。领队的是海军兵周队长,手里拿着一个海水淡化器产的淡水样本:“各位乡亲!这海上平台是移动的救援站,洪武号能抗十二级台风,去年南海台风时,它给渔民送了两千吨淡水和五千斤米,还救了三十多艘渔船;均平号正在造,以后能去更远的海;南江号是俺们的念想,以后要去全球的海,帮更多人——这些平台不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护着渔民的船,护着海里的平安!”

十二、庆典终章:民心所向是山河

当天午时,所有方队都展示完毕,静雯走上阅兵台,手里拿着那枚青铜令牌,对着全场百姓说:“各位乡亲,今日的阅武,没有金戈铁马,只有稻穗、齿轮、应急车、巡空机——这些不是兵器,是俺们护着日子的家伙。大明六十年,不是靠谁的武力强,是靠百姓的一双手,靠工匠的好手艺,靠士兵的实心眼,靠每个想把日子过好的人。”

她指着场边的稻穗和齿轮:“这稻穗,是赢州百姓种的;这齿轮,是江南工匠造的;这巡空机,是咱们自己研发的——大明的山河,不是画在纸上的,是百姓的一亩田、一碗饭、一间房堆起来的。以后,咱们还要造更好的应急车,飞更远的巡空机,修更稳的海上平台,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乡亲们在山洪时能有饭吃,在地震时能有地方住,在草原着火时能保住牛羊,这才是大明的底气!”

静雯的话刚落,全场百姓就欢呼起来,张婶的闺女举着纸鸢,跟着巡空机的方向跑;马占山和张铁林勾着肩膀,讨论着明年要一起去西北治沙;林小远拿着慰问信,跟次仁说要帮他写巡空机的宣传文案;次仁旺堆老人摸着青铜令牌,脸上的笑容像朵绽放的菊花。

夕阳西下时,阅兵场的烟花升了起来,有稻穗形状的,有齿轮形状的,还有巡空机形状的,在天空中炸开,映得全场通红。我和静雯站在阅兵台上,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听着他们的欢呼声,手里的青铜令牌仿佛也热了起来——未来的记忆里,大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而这一切,都从今天的阅兵开始,从百姓的一双手开始,从护着民生的每一件利器开始。

晚风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味,还有巡空机掠过的风声,百姓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我知道,这不是阅兵的结束,是大明民生之路的新开始——以后,大明的稻田会更丰产,西北的沙漠会更绿,百姓大学的课堂会更平等,每一件护着民生的利器,都会成为大明百姓日子里最踏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