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江南”战役,在第三天清晨,伴随着沉闷的炮火声,正式打响。
前线的战报,通过加密电台,雪片般飞向后方指挥部。
“报告!我东线一营,已于上午九时,成功攻占一号高地!歼敌三十余人!”
“报告!西线二营,击溃敌军前哨,向前推进五公里!”
捷报频传。
军区指挥部里,刘政委的脸上,露出了稳操胜券的笑容。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我早就说过,对付这些乌合之众,就是要用雷霆万钧之势,
用我们最传统,也最有效的集团冲锋,将他们彻底碾碎!”
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那些曾经提出过质疑的参谋。
“事实证明,搞那些小分队渗透的歪门邪道,是行不通的。
只有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才是制胜的唯一法宝!”
孟平的请功电报,也适时传来。
“……我侦察大队,身先士卒,作战勇猛,为大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总指挥部的英明领导下,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片欢欣鼓舞。
然而,在数百公里外的地下室里,林栋看着沙盘上几乎一模一样的战局,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他们上钩了。”他对身边的萧凤禾说。
萧凤禾看着那些代表我方部队的红色棋子,正一步步,踏入林栋几天前就预演出的死亡陷阱。
“他们放弃高地,太轻松了。”萧凤禾指着一号高地的位置,“像是在故意引诱。”
她的战争直觉,在林栋的引导下,已经变得异常敏锐。
“没错。”林栋拿起一枚蓝色棋子,放在一号高地侧后方的一片密林里。
“这里,至少藏着一个营的兵力。他们在等我们的主力部队,完全进入这片开阔地。”
与此同时,在战役外围的一处隐蔽山坳里。
雷豹和他挑选出的十几个绝对忠于林栋的老兵,正潜伏在灌木丛中。
他们以“外围警戒”的名义,脱离了孟平的指挥,像一群真正的幽灵,游离在战场边缘。
“头儿,你看!”一个兵递过望远镜。
雷豹接过,望向远处的河谷。
孟平率领的侦察大队主力,正在河谷中快速穿行。
没有派出尖兵探路。
行军队列密集,毫无防备。
甚至有几个新兵,还在兴高采烈地打闹。
“把这些都记下来。”雷豹放下望远镜,声音冰冷,“时间,地点,阵型错误,所有细节,一个都不能漏。”
“是!”
这些情报,通过微型通讯器,源源不断地传回林栋的地下室。
林栋将所有信息,在脑海中与系统模型进行整合分析。
敌人的每一个细微的调动,孟平的每一个愚蠢的指令,都在他的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动态的战场全景图。
“敌人的穿插部队,已经就位。”
“孟平的前锋,一头撞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他甚至还在要求大部队,加速前进。”
林栋的叙述,平静,客观,不带任何感情。
但在萧凤禾听来,却像是在宣读一份份死亡判决书。
她看着沙盘上,那些红色的棋子,在林栋的推演下,一个个被蓝色的棋子吞没。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林栋所说的“手术刀式打击”,和这种“人海战术”之间,存在着怎样降维的差距。
前者,精准,高效,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后者,野蛮,低效,用无数鲜活的生命,去堆砌一场虚假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