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 > 第149章 小商品城 见闻

第149章 小商品城 见闻(2 / 2)

他们的房间都在三楼,里面布置相当现代,还有中央空调,房间设置也是大气高档,在内地的话,四星也不过如此。

蒋蔓冲凉时,杨志才在落地窗前,远眺义乌夜景。

不得不佩服,吴细妹的眼光和能力,在公园里开酒店,人际关系那是很牛才行,完全是稀缺资源的范畴。

等他冲澡出来,换了套衣服,蒋小蔓已经吹干头了,打开门,阿顺已经在房间里和她吹牛了。

杨志才喝着水,顺便问了下阿顺的家里情况。

“老大,我父母最先也是小作坊干起,亏得小商品城的销售能力,慢慢发展起来。”

“他们两人目前经营的是一家纽扣厂,我大姐、二姐读书少,很早就帮家里做事。”

“就像阿水他家一样,我和弟弟有比较好的学习条件,读了大学。”他说道。

“大姐吃苦最多,也很能干,直到前年才结婚,没有小孩,姐夫现在在昆明那边干小商品批发,一年回来不了多久。”

“二姐嫁人后,有两女儿,主要经营毛绒玩具;哦,明天去她家看下,有喜欢的随便拿,她现在管事,这个生意好做。”

“我弟小我两岁,在南京上的大学,有闯劲,几个同学合股开的玩具厂,做的不错。”

“是吗?阿顺,我记得你们这里,几乎都是家族性企业,搞合资的比较少吧?”

“是的,老大,这也是个尝试,好的话,可以做大一点。”

“不然,我们这边都是小厂,舞台就小多了。”

“嗯,晚上吃完饭,我们一块坐下,阿水那边我有些考虑和布局,看你们这边咋弄。”他说道。

“你看,还是我了解你,今晚我没让爸妈来,就是先家庭聚会,年轻人聊下,明天再去走访,中午在家吃午饭,咋样?”

“嗯,有心了,阿顺,我这边商贸公司给你们三人都留有股份,兄弟们要筹谋下,争取做大。”

阿顺赶紧说,“老大,别说了,阿水上午和我俩通了电话,都只接受5%的股份,其余不谈。”

“你小子,本来多送点股份给你们,结果搞得我下不了台。”

“老大,谁叫我们是兄弟呢!”

杨志才拍了下他肩,心里暖流涌过,很是感动。

重生一世,再和曾经的兄弟在一块,就是这些细微之处,让他欣慰。

他姐打电话催大家下楼吃饭,这才让蒋蔓叫人,结束谈话。

洗去一身疲惫,大家都是精神抖擞,一块下电梯到一楼餐厅。

一间大包房,看见里面已经坐了5人。

吴细妹介绍道,“这是我妹吴小梅,妹夫季武松。”

“大家也可以叫他季武二,他爸希望他长大后能上山打虎,关系好的就叫武二郎!”

“大姐,有你这样介绍人的吗?”季武松假装生气的说。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才指着与阿顺长相相似的男孩说,“我小弟吴祖贵,大家叫他阿贵就行,他的发小兼合作伙伴,刘方球,也算我弟。”

这样相互介绍了一圈,大家才坐定。

浙江人的酒量普遍很差,只有阿顺在中川待了四年,稍微好点。

他提瓶倒酒,自然是川酒王牌“五粮液”。

有许山河、邓秋山、蒋蔓姐妹在,酒未喝,已经胜了半子。

吴细妹因为每天处在,迎来送往的接待中,声音都说得有点嘶哑。

酒桌上,她就成了酒局主持人,杨志才端的啤酒,自然跟上,大家从义乌的发展历史说起,佐以下酒。

进程也算不紧不慢,让大家从“鸡毛换糖”的典故中,了解了最初浙商创业的不易。

阿顺低声说,季武二和阿贵都是自己人,可以信任,说话不必顾忌。

杨志才抛出了晋江和义乌,发展模式的比较话题,引发大家讨论。

归纳发现,晋江较大的企业,从走私的货源中发现商机,开始做贴牌,再到创自身品牌,一步步走过来的。

义乌因为小商品城的出名,引出家庭小作坊供货,再到增加品类,向全国供货,再到已经有大量出口的企业。

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小企业基本都能活得很好。

杨志才点出最大短板,“企业因为技术附加值低,又没有专利保护,那个畅销,就会被大量模仿。”

“我敢断言,以后相当漫长的时间,义乌本地都不会诞生,超大型企业。”

他的话一说完,刘方球和阿贵,明显很激动,因为不是太熟,没有当场发问。

作为市宣传部的骨干成员,阿顺也是陷入了沉思。

即便他有辩论队的深厚功底,一时也想不到解决办法。

由于主场队员酒量太菜,所以晚宴结束得很早。

大家转了会儿公园消食,这才到四楼顶楼,算是吴细妹的私人空间。

颇大面积,有绿植无数,顶上葡萄架加一些藤蔓植物,绿荫遮天,加上晚风习习,看着夜景,相当的舒服。

杨志才知道,夜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