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扶持计划(2 / 2)

周红燕向蒋蔓请教着会计知识。

黄中梅大胆的问他,三个月后的机会,杨志才今天也是高兴,喝了一瓶多。

“你现在惠众公司接听热线,或者负责小宾馆业务。”

“不远的地方,我有三层木楼,国庆前开业,你就主持管理,这可是独立产业,看你能力了!”他说道。

“没问题,姐一定挑战一下。”她果断地答道。

杨志才为她点了一个大大的赞,这才是当年学习自信的,那位黄同学!

谭涛和王明山也是询问油厂的规模前景。

“一期投资60多万,兄弟,下周会扩产,又会入资金200万,你觉得怎样?”

饭桌上的同学,哪见过这么多钱,都是惊呆了。

他又说,“明年至少突破1000万的产值,这就是我要你们进来的原因。”

连续两组惊人数值,几个人心如猫挠,哪里坐得住,要求马上去厂里看下。

杨志才稳如老狗,和小林说了联系方式,有人问找他,或者联系黄中梅,明后天就有电话了。

还在说,蒋蔓的手机响了,原来王哥找了关系,大鱼让她选号,今天就给他们装上。

杨志才选了个888尾号的热线,选了777的投诉电话。

然后说,“最近有事,就打888,黄中梅必在,怎样?”

众人一阵呐喊,高兴不已。

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门口来人,自称杨志山,来接人的。

他知道,应该大叔公口里说的退伍军人。

于是站起来,“你是志山哥吗?我是杨志才。”

“志才老弟,是为知叔公叫我过来接人,还不知道是你呢!”

“没事,听大叔公说起过,你是哪一脉的,志山哥?”

“我是洪堰的,才退伍不久。”

“好的,你稍等。”

任凭杨小林如何拒绝,还是给陈小佳塞了300块,作为饭钱;几位同学也劝,才收下。

招呼大家,上车参观。

女士加上杨小林上他车,其余几人,则上了刚买的昌河面包车,也算是农村少有的存在。

半个小时不到,已经进入百塔粮油的厂里。

杨志才并没有介绍,而是让他们自由参观,然后指向办公室,在那边等。

大叔公今天在执勤,一眼看到蒋蔓和他,那是相当地开心,爷孙俩自然少不了一阵聊天。

知道停在远处的车,是新买的,要20多万,老人既是心疼,也很欣慰。

杨志才把同学的情况说了下,让他抽时间和这些年轻人聊聊天。

他愉快地答应了。

今天星期天,就连医生杨励如也来执勤了,他赶紧过去打招呼。

“志才啊,这个厂搞得干净、整洁,生产有序,很不错呀!”

“励如叔,还是您们这些长辈的支持,不然厂子做不到这样,大家都有功劳的。”

“很好,会说话,志才,知道你忙,有机会叔再和你聊。”他点头说行。

十个作坊全部开工,场面还是比较宏大的。此起彼伏的撞击声,就像交响乐一样,节奏感强,很是烧耳。

天气热起来,好几个人,都赤着上身干活,他也在考虑,厂服外的降温措施。

看到杨志良、杨志江等人都在认真地工作着,他上去打了招呼,得到了热情的回应。

然后才坐在办公室,询问进度情况。

牟姐和他哥那边送来了,有3万多套完整的包装,最小罐装的话,也有10万斤的容量,最近一月问题不大。

下个月新作坊投产,马力全开,数量是比较大的。

厂里除了政府的副厂长外,没有管理人员,全靠宗亲会出力维持,否则根本做不出现在的局面。

让蒋蔓联系财政所长,过来合账,顺便把周红燕带上。

这才接待参观过来的同学们。

储料罐已经修好,并开始逐步使用,站在跟前,确实有点压抑,配上古法工艺。

对初次参观的人,震撼还是比较大的。

刘先龙几个纷纷表示,一定要来这里好好干,做出成绩。

他表示鼓励,“这里都是家庭困难的人,大家多尊重一点,下个月一天4万斤的产量,也希望各位出业绩。”

对着刚进来的杨为知说,“这是我大叔公,有啥事问他,绝对没问题的,他老人家也会全力教大家。”

双方自是一番见礼。

知道几个人想明天过来,“不急,待会儿在财务领1000块,搞几身衣服,把形象换下,后天都行。”

他笑着说,“暂领的钱,以后在奖金里扣,没问题吧?”大家都纷纷点头。

杨志才签了条子,都去领钱去了,连周红燕都支取500。

之所以这样做,看穿着就知道,几个人家里也是紧张。

衣服花不了多少钱,关键可以补贴家用,才能让他们没有牵挂的做事。

林哥回来,厂服一发,再一出摊培训;那么他们几人,很快就能成为业务骨干。

这才是他希望看到的。

那么,他的同学扶持计划,才能做到: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