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探访 族人 一(1 / 2)

5.4日

杨志才起床,蒋蔓和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还细心的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来,天气凉爽,吃饭特舒服。

杨志才在压水井旁,洗漱完毕。这才调侃似的和蒋蔓打了招呼,“这位年青人,节日快乐哈!”

今天5.4青年节,蒋蔓知道他心情好,也笑着回应。

临吃饭时,杨志才给他父亲说,吃过以后,赶紧把大叔公请过来,有大事商量。

母亲问他昨晚为什么没讲?

杨志才回答说,家里解决不了。

他爸说,不用请,大叔马上就应该到了。

果然,“说曹操,曹操到”。

一口饭还没下肚,就听龙门外大叔公的声音传过来,

“励广,吃完饭没有啊?出发了。”

应该是早上父亲就过去,通知了大叔公,他自己就过来了。

为族人办事,一向他是最积极的。

蒋蔓赶紧和大叔公打了招呼,又忙着去抽了凳子过来,请老人家坐下。

大叔公说,“昨天就听他们说,你家来客人了,估计是你们回来了。最近怎么样,闺女?”

蒋蔓回答道,

“大叔公,好着呢!知道今天要一块出去,就没过您老那里去,您不会怪我们吧?”

“哪会呢?!快吃饭,待会儿说。”大叔公讲道。

大叔公讲规矩,说完后,就在旁边等着他们吃饭。

蒋蔓搞了个肉沫炒酸豇豆,挺下饭的,考虑到今天要出门办事,所以做的南瓜干饭。

配上凉拌黄瓜,真是好吃,几分钟就搞定了早饭。

母亲收拾干净桌子,和蒋蔓到厨房搞卫生。

等大叔公坐定,这才详细地把昨天,与两个镇领导商量开厂的事,一五一十合盘托出。

以宗亲会的名义投资20万,林姐30万,估计主导是我们为主,林姐那边不会太多管事。

大叔公听说投这么多,也是吓了一跳。父亲把杨志才挣钱的事,大致说了,他才平静下来。

连说这是好事,要好好谋划下。

杨志才说,“厂子建起后,首先就是工人,要以杨氏族人为主。就需要族老和宗亲会,挑选踏实,勤快的叔伯兄弟进来做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投这20万,把厂子搞起来,后面做好了还会投钱,宗亲会是拿不出来的。”

他接着说,“用宗亲会的名义投,是给杨氏做名声。”

“但我保证,每年利润分红,我会拿出80%捐给宗亲会!”

“这样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用于家族发展。”

“大叔公,光靠捐款,我们家族肯定是做不大的。”杨志才又说。

大叔公确实年老见识广,一下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说,“志才,我明白你选人的意思了。他们除了自己挣工资钱,也在为家族做贡献,确实要慎重的。”

“另外,你的想法我明白,到时你以宗亲会名义投资的事,和把利润捐给家族。我们也签个文书,让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好吧!”

杨志才佩服大叔公,句句话说中要害。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杨励广也点头说行,5天内可以确定人选。

杨志才就说,政府那边一旦通知他,大家都得快速动起来。

大叔公对古法榨油工艺很熟悉,从筛选-炒制-破碎、蒸胚-包饼、装榨,清楚明白。

杨志才说开始搞5套设备,他直接报出21个人的数字,并详细讲解各个工序的人员安排。

于是对大叔公说,“政府那边安排好,家族这边就您老带上我爸,对接就行,他们会尊重你的意见的。”

随即松了口气,“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人诚不欺我也。

蒋蔓做完厨房卫生,刚坐下,手机响了。

原来是林姐和白嫂子,问他们出发没,她俩也想一块去看看。

杨志才向她点点头,蒋蔓给两姐回复说,“正准备出发,等你们过来也行。”

大叔公和杨励广,趁这个时候确定名单。他和蒋蔓则出村口,去路上等林姐两个。

不到5分钟,林姐的车就到了,下来的时候还拎了一大包东西出来。

杨志才接过来,“知道要去探望人,顺便买了点饼干和糖果,按10家的份买的。不值钱,算是我俩的心意。”林姐跟他说道。

“破费了,林姐,谢谢你们!”杨志才回答。

“我是妇联的,每年节假日都会去探望,城里的困难家庭,有点小经验。”白红梅说道。

蒋蔓说,“还是嫂子想得周到,我们还没经历过。”

几个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他家了。

他们这边4个人,加上林姐两个,就是6人,开车装不下,决定步行。

还好,只有1里多路,几个人出发不到20分钟,就到了高林。

途中,父亲去叫了高林这边,刚卖完豆腐回家的宗亲会成员,族叔杨励兵。

高林也是最近的支脉,人数不少,相对也熟悉。

看见他们一行几个人,不时有人亲切地打招呼,还有几个婶娘听说后也跟过来,和他们一块去。

一阵介绍寒暄,很快就到了第一个对象,独居族叔杨励明家。

兵叔说,明哥今年81岁了,只有一个外嫁姐姐,死去多少年了,外甥最近也走动得少。

她老伴前年去世,没有子嗣,所以一个人过。

远远看到三间土砖瓦房,正中间门口,坐在小板凳上,靠着墙壁打瞌睡的一位老人。

佝偻瘦弱的身体,穿着比较厚的冬衣,头上还戴了顶老式毛帽。

这么多人过来的嘈杂声音,都没让他醒来。

一位婶子走到他身边,大声叫到,“励明大哥,快醒醒,族叔他们来看您了!”

老人睁开眼,定了下神,看到大叔公,虽然年龄这群人里他最大,依然弯下腰,恭敬地喊到,“大叔,您们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你”,大叔公说完,指了指杨志才他们,“志才和他朋友说来看看大家,我来领个路。”

杨志才这才在父亲的介绍下,叫了声“励明叔”。

家里只有两根长凳,几个小竹凳,拿出在屋外放下,不够坐。

杨志才几个这才有机会参观了屋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毫不为过。

里间卧室,一张木床,稻草上是草席,一床暗花薄被,竹枕头;旁边一口老木柜,就是全部家具。

堂屋除了神龛、神位,一张小方桌,就是屋角落,堆放的一小堆红薯。

白嫂子先前到隔壁厨房去,说米缸里可能有3斤白米,除了盐,还有点醋、酱油和辣酱,啥也没有。

评判下来:赤贫状态。

他们出来的时候,励明叔正在给大叔公道歉,说上次“清明”会没法过来,主要是10块会费,实在交不出来,愧对祖先。

大叔公安慰他说,没什么。

父亲给了他一份饼干、糖果;蒋蔓从包里数了300,林姐叫住她,从自己包里拿了200出来交给她,示意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