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抉择一(2 / 2)

杨志才暗自叹了一声:哎,我这该死的人格魅力!

打开办公室,因为今天周日,留守人员基本不上班。

作为清算组成员,领破产和再上岗两份工资,杨志才是没有休息日的。

还好,除了突发事件,大家都很默契,基本上周天高挂“平安无事牌”,因而可以在宿舍享受“居家办公”的待遇。

从锅炉房打了两瓶水,自己倒了一杯白水。

年轻人还没有习惯喝茶,更不用说养生必备大枣枸杞了。

先把办公室打扫干净,等了一会儿,才上到三楼办公室---对方接收组领导,也是破产清算组联合组长,张长征张副总办公的地方。

还好,他刚到。麻利地帮对方,用饮水机开水泡好茶,然后恭敬地请领导安排工作。

张总笑眯眯地对杨志才说:“小杨,今天厂里没什么事。你可以休息下。”

杨志才回答:“好的,张总,我知道了。正好今天有空,我想在办公室里把自己负责处理的事,整理好归档,也便于以后领导需要的时候查找。您看行吗?”

张长征微微点了点头,“嗯,可以,小杨,干得不错!”

从张长征办公室里出来,杨志才心里其实是不舒服的。

一般来说,联合清算组组长,基本上就是这家,破茧重生企业的第一任总经理了(变成公司,领导称呼就变了)。

近5个多月的相处,从不熟悉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以他对公司上下情况的了解,这个张长征,喜欢搞小团体,爱许诺,因循守旧,不重视技术研发,到现在都没有企业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规划。

更可笑的是,临时提拔起来负责生产的分厂负责人,要么靠关系,要么靠钻营。

杨志才私下和几个有真本事的分厂领导聚会、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张长征这样管理,除了吃老本,心爱的厂子,基本上活不过几集了。

事实证明,大家的判断是对的,张长征之后,企业换了新领导层,但已积重难返。

一直靠着给国内某着名企业,做代工苟延残喘。

杨志才也知道今天上班没什么事,他确实也是过来整理档案的。

因为前世的今天,美好期望与残酷现实严重对立时,他做了抉择:辞去公职,自主就业!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伴随着浓浓的不舍,只有类似经历的朋友才能体会,一般人不太明白其中的滋味。

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以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心态,杨志才平静有序的,把最近几个月里,负责的几件事归类整理好。

还好,一般都有一个领导分管,作为牛马,做具体工作的杨志才就是一个小卡拉米,实事做了,存在感不大。

一直忙到11.40左右,才干完。

顺便还写了一份辞去公职申请书,明天上班需要张长征和市里工业局一位分管科长签字才能生效。

完事了,就可以领到1.5万元的下岗再就业基金。

眼看已经中午了,杨志才决定不在单位食堂里吃饭。

先到大门保卫处,借了一位值班同事的自行车,向南骑了有5分钟,在市印染厂旁边的,一家小饭馆门口停下。

要了他们拿手的凉拌耳叶,一份宫保肉丁,一份小青菜,一瓶啤酒。

至于他家的白菜肉沫汤,管饱、不要钱。

这两年,杨志才几乎吃遍了新绵市的各个有特色的餐饮名店,也长了很多见识。

当然也有些小尴尬的事发生,对于从小没有见过场面的他来说,非常正常。

比如说有一次,和外地供货商,去市区东湖边,新开的“傣家酒楼”吃饭,服务员介绍特色竹筒饭时,他让人上了一茼,太好吃了。

那时的份量是很足的,等一桌子菜上齐,他已经连吃了3筒,肚子胀的不行,其它一筷没动,只能“望菜生叹”。

客商有求于他,不敢笑话,只有他自己独自尴尬,脚指头都抠出了一个3室2厅了。

第二天,新的客商请客,他亲自点将,再临”傣家酒楼”,终于尝到了,来自云南本地的,完整菜系味道。

他到印染厂这里吃饭,一个是担心影响不好(这时的人,最爱写信举报,关心你吃饭的钱财来路不正,一张邮票的事,就可以搞定怀疑论者的猜想)。

这是真事,一同分到厂里的大学生,家里给做了一套毛料中山装,都被举报到厂纪委,被诫勉谈话。

另一个原因是这家小店的菜味道特别好,主打几样,一直火到未来20多年后。

属于中川省独特的、着名的-“苍蝇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