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订单如同一条凶猛的河流,裹挟着东塘工坊这叶扁舟,不得不全力向前。那“敢误期斩”的军令是悬顶之剑,而随之而来的银钱,则是驱动工坊这架庞大机器疯狂运转的燃料。
经过最初手忙脚乱的扩招、磨合,以及矾水处理工艺的逐步稳定,工坊的运转终于走上了正轨。每月一百五十匹防火麻棉布,虽依旧压得人喘不过气,但总算能如期交付。
军曹每次验货,依旧板着脸,用那骇人的火把灼烧检验,但眼神里的挑剔已渐渐被一种近乎满意的神色取代。结算银钱时,也爽快利落,从不拖欠。
那军供的价钱,本就比市价高出不少,加之李青禾精打细算,改良工艺,控制损耗,成本竟比预想的还要低上一些。一来二去,这看似被逼上梁山的军需生意,竟露出了极其丰厚的利润。
一匹匹挺括耐火的黑布被拉走,一锭锭沉甸甸、带着官印的雪花银便被送入工坊那口越发显得不够用的钱箱里。
起初,张寡妇和周娘子每次接过银钱,手都还有些发抖,是兴奋,也是后怕。但三个月过去,当她们协助李青禾盘完第三次账,看着那账簿末尾累计的数字,以及墙角那个需要两个壮汉才能抬动的、塞满了银锭和串钱的沉重木箱时,呼吸几乎都要停滞了。
刨去所有原料、工钱、明矾、伙食、以及搭建新工棚等开销,净利竟高达一百零三两七钱白银!
三个月!百两银!
这是一个她们以往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莫说在村里,便是在镇上,这也是一笔足以令人眼红的巨富!
狂喜之后,便是前所未有的惶恐。
这么多钱!放在哪里?
工坊人多眼杂,虽经夜校之后,人心凝聚了不少,但终究难保万全。那沉甸甸的木箱,仿佛自带光芒,吸引着所有暗处的目光。
“不能再放工坊了!”张寡妇声音发颤,脸色发白,“俺这心里慌得很,夜里都睡不踏实,总觉得外头有动静。”
周娘子也连连点头:“是啊青禾妹子,得找个稳妥地方藏起来!”
李青禾枯槁的脸上不见喜色,反而眉头锁得更紧。深陷的眼窝里,是比面对军曹验货时更深的审慎。怀璧其罪,这道理她懂。
她沉吟片刻,嘶哑道:“不能在屋里。挖个窖吧。就在这物料房墙角,夜深人静时,我们自己动手。”
当夜,三人屏息凝神,趁着月色,用铁锹在物料房最不起眼的角落,悄悄挖了一个深坑。将木箱中的银钱大部分取出,用油布包裹层层裹好,放入一口小些的陶瓮中,封好口,小心埋入深坑,覆上土,又撒上灰土杂物掩饰,最后将原先堆放杂物的破筐烂木压在上面。
做完这一切,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仿佛做贼一般。但看着那毫无异样的墙角,心中总算略微安定。
然而,安稳日子只过了不到十天。
这日清晨,周娘子提前来工坊清点物料,刚推开物料房门,便听得墙角传来一阵窸窣响动,似乎还有轻微的啃咬声!
她心中猛地一咯噔,轻手轻脚走过去,挪开破筐一看——只见墙角那掩盖的浮土竟被扒开了一个小洞!几只肥硕的老鼠正惊慌地从洞中蹿出,四散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