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公子世无双(1 / 2)

头戴黑色幞头,身着鸦青织金圆领袍,领口以银线绣暗云纹,下摆处缀金丝联珠纹,腰间束雕花玉带,悬鎏金镶宝蹀躞带,足蹬乌皮六合靴,靴侧扣饰熠熠生辉。

高挑的身材,俊朗的面庞。让陈舟背着手从房内走出来后,简直宛如换了个人一样。

陈母面带笑容,感慨道:“我家儿子换了衣衫,越发俊俏英武了!”

若是换做有文化的人看到陈舟的改变,恐也会夸一句公子世无双了。

当初在鸡鸣村穿戴葛布麻衫,看上去贫寒少了几分气质,如今换了衣衫,贵气一下便提升上去了。

身份地位的转变,穿衣打扮品味自然也要跟着变,想要融入另外一个圈子,就要从生活各个方面都开始改变。

母亲父亲他们已经开始穿着丝绸长衫,毕竟这段时间接触的人已经开始不同,总不能给陈舟丢脸。

……

陈舟离开府邸,先去了一趟万年大街中段的陈氏铺子。

二婶几乎每日都会兢兢业业的来这里看着铺子,生意不算太好,也就没必要去花钱聘请跑堂小婢。

上次陈舟离开万年比较急,只是给家族未来发展锚定了方向,具体细节没有过问。他打量了一会儿陈氏铺子,便对二婶道:“二婶,门头给换了。”

这么好的地段开个铺子叫‘陈氏铺子’未免太过俗气,二婶不解的道:“大家都这样的啊。”

唐初暂时还没有商标这个概念,各处酒楼铺子都是张大、吴三、牛四家的,古代经商和后世不同,没有发达的通信,只能靠口口相传,对信誉十分注重,也就更倾向于小本经营、诚信经营,认人不认货的观念。

所以他们个人就是商誉、信誉,就是商标。但一家商户想要走出信誉,需要连年累月的积累,需要用时间一点点去传播。

就算陈氏铺子最后发展起来,最后客人也只认陈氏,而不是认品牌。

所以陈舟先先要扭转这个观念,将陈氏铺子给改了。

二婶自然也没有反驳陈舟,最后在陈舟的要求下,陈氏铺子变成了‘红袖招’三个字。

从门头上就能看出它是胭脂水粉铺子。

单这个还不够,陈舟又在右边的门框上命人写上了上联‘棠梨叶落胭脂色’,并且让二婶找人传播出去,若有人对出下联可得100钱,同时赠送一副胭脂水粉。

100钱不是重点,即便有人对出来也没事。重点是因为这个噱头,可以赚足了‘红袖招’的名声,让更多人知晓‘红袖招’这处胭脂水粉铺,这才是对联的真实用途。

商业营销在唐朝依旧还没有概念,在交口相传老字号的唐初小农市场经济下,第一个打出这样营销手段的势必会赚足了眼球,也就不担忧有人不知晓‘红袖招’胭脂水粉铺。

陈舟问二婶道:“铺子内胭脂水粉没问题吧?我说找最好的供货源头,二婶你们没有投机取巧吧?”

如果名声打出去,最后胭脂水粉质量出了问题,那才是真正的灾难,所以陈舟才会有此一问。

二婶信誓旦旦的道:“绝对没有,货源都是从万年县最好的胭脂商那拿的货。”

“不过大郎。”二婶有些担忧道,“已经两三个月了,铺子的生意依旧不温不火,真要一直经营下去吗?我怕给你经营亏了。”

陈舟安慰她道:“二婶你就安心的做,亏不亏都没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