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入浅出,结合具体战例,将太极阴阳、刚柔、动静、虚实等奥义娓娓道来,不仅解答了方晓的疑惑,更将他此次实战获得的零散经验,系统地串联、升华。
方晓听得如痴如醉,许多淤塞之处豁然开朗。他再次闭目,身上气息渐渐变得圆融,对《太极蕴道篇》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一次休整式的复盘,其效果,不亚于又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战斗。
夜深人静,基地顶层露天观星台。张三丰独自立于栏杆旁,仰望星空。都市的光污染使得星空不如山中璀璨,但在他眼中,那冥冥中的天道轨迹,依旧清晰可辨。
嵩山之行,看似是他指点方晓,何尝又不是他自身融入此世、印证己道的过程?目睹现代武学的演变,亲历人心诡诈与盟友温情,感受科技与玄学的碰撞,甚至与黑暗力量及武当后辈的接触……这一切,都如同水滴,不断汇入他沉寂六百载的心湖,荡起涟漪,推动着那道横亘于前的关隘。
他内视己身。丹田气海之中,原本如溪流般的真气,如今已壮大如江河,奔流不息,精纯凝练,呈现出一种如玉般温润的光泽。周身经脉畅通无阻,神识覆盖范围更是远超从前。练气后期巅峰!只差一个契机,便能凝聚道基,踏入筑基之境,真正意义上脱离凡俗,寿元大增,神通初显。
就在他心神沉浸于自身圆满之境时,忽然,心湖微动,一丝玄之又玄的感应毫无征兆地浮现。
并非危机预警,也非故人召唤,而是一种源于同源道韵的微弱牵引,带着古老苍茫的气息,隐隐指向……东北方向。
他凝神感应,脑海中自然浮现出华夏地理图卷,那感应的源头,大致落在了——川北,龙门山脉一带。
“机缘……”张三丰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修为达到一定层次,尤其是他这般重修之人,灵觉敏锐,往往能感应到与自身道途相关的机缘所在。这川北之地的召唤,或许便是他突破筑基的关键!
基地的宁静夜晚,并非只有张三丰师徒在忙碌。
苏沐晴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整理着此次嵩山论武的详细报告,准备提交给龙组“山鹰”。报告中,她客观分析了周辰展现出的实力与影响力,强调了新玄门的潜力和与八极门等势力的良好关系,同时也将嵩阳派与黑暗议会的勾结嫌疑列为重点监控事项。她的工作,为张三丰和基地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官方屏障。
林婉晴则在藏书室里,对着电脑和堆积如山的古籍奋笔疾书。她正在将方晓带回来的那部上古炼体残篇进行初步的翻译、校对和注释。这部残篇文字古奥,涉及许多早已失传的术语和行气法门,需要深厚的国学与道家典籍功底才能解读。她的努力,将为方晓乃至整个新玄门未来的炼体修行,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秦雪的实验室更是灯火通明。她正在分析从嵩山带回来的零星数据——主要是通过方晓身上探测器记录的锁灵阵能量波动特征,以及擂台区域的环境能量变化。她试图建立数学模型,解析这种阵法的原理和弱点,并思考如何改进“破阵仪”或者其他反制装备。科学的视角,为她理解并辅助玄学修炼,打开了新的大门。
三女虽领域不同,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初生的“家”与“道统”贡献着力量。她们之间关系融洽,偶尔在茶水间相遇,也会交流几句各自进展,氛围和谐而积极。
夜色渐深,基地如同一台精密而温暖的仪器,在静谧中积蓄着力量。方晓在静修中巩固收获,张三丰于观星台明确了前路,而三位红颜知己,则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短暂的休整,是为了下一次更远的启航。川北的机缘,已如远山的呼唤,隐隐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