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擒熊(1 / 2)

“啪!”

一叠刚冲印出来的《落叶归根》宣传物料被方远扔在桌上。

照片上,赵本山饰演的老赵蜷缩在水泥管道里,背景破败。

“就这?”方远明显有点不开心,这就是江志强给他弄的宣传物料,“灰扑扑,暗沉沉,拿这东西去电影节门口摆摊?人家以为咱们是来卖土豆的!”

江志强无所谓:“方生,这些宣传材料没问题,是片子格调。洋鬼子看东方,大多数是猎奇,这东西能把他们吸引到电影院里来。”

方远不满道:“我们要卖的是‘人’,是共情!不是卖惨!”

“我要的是是个人都能看懂‘想回家’三个字怎么写!不是让他缩在水泥管子里像个难民!”

冯晓刚和吕小军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江志强是方远重金请来的“外援”,在香港电影圈摸爬滚打多年,资历深厚。方远这么直接驳他面子,气氛瞬间僵住。

江志强沉默了几秒,脸上没什么表情:“方生,你的想法我明白。但这里是柏林,不是上海。按我的经验,这套更稳妥。你要改,可以,但时间紧,本地印刷社效率低,价格翻倍,而且效果未必好。”

“钱不是问题!效果不好我认!”方远果断道,

“但不能试都不试!江先生,你在行,人脉广,想想办法,找找有没有能理解我们意图的本地设计师,或者……能不能从香港调人加急做一套电子文件传过来,我们在这边找地方输出?”

方远的态度异常坚决。他太知道后世那帮子电影人为了迎合老外的口味,专门去拍那些中国灰头土脸的氛围感的电影,然后回来以后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大导。

《落叶归根》这部电影虽然是底层角度出发,但是他从来没有抹黑过发展中的中国,整个电影的主旨也都是往老赵的优秀品德上塑造的。

方远不想扭扭捏捏,小家子气。

江志强看着方远坚决的态度,终于点了点头:“好,我尽力联系试试。香港那边,我让同事通个宵。”

江志强的效率倒是很快,当天中午,他就找了个个匈牙利人,加价的也没有太过分,带着样品来了。

海报主图换成了赵本山一个特写镜头——不是喜剧式的咧嘴,而是饱经风霜的脸上,一双浑浊却坚定的眼睛直直望向镜头,嘴角似哭似笑。

“TheRoadHo:AJoureyofOeMa,TheSoulofANatio”(《回家之路》:一个人的归途,一个民族的魂)。

“就是它了!”方远一拍桌子,“加印!有多少印多少!”

就这个时候,冯晓刚从屋外走来,凑到方远身边,小声道:“老板,这次到柏林的不止我们,还有《大太监李莲英》剧组,他们的田导和主演姜文刚刚联系的我,说五分钟后到。过来和您打个招呼。”

方远一愣,自己算是野路子出生,跟国内的主流电影圈几乎不打交道,不过人家也是善意,用不着拿架子,花花轿子众人抬。他点点头,叫上了江志强,和冯晓刚、赵本山一起走到酒店大堂等候。

刚到楼下没两分钟,田壮壮率先走进了酒店,跟在他身后的就是姜文,见方远几个人在楼下等着,田壮壮快步走了过去,然后伸出手:“方老板方老板!新年好!久仰久仰!刚刚找晓刚要了您这边的住址,不打扰吧?”

方远握住田壮壮的手微笑道:“田导,您太客气啦,按理说应该是我们过去拜访您才对!新年好新年好!”

众人寒暄了几句,相互介绍了下,姜文见缝插针对方远说道:“方老板,托您照顾,姜武过年回家变化很大,他没给您这边添麻烦吧?他要是犯轴,你直接抽,别客气!”

方远笑着应道:“姜老师您说笑了,姜武可是实力派....”

姜文以为方远要接着说客气话,什么姜武演技好,性格好之类的,正准备打断,只听方远继续说道。

“...实力派,我抽他?我打不过他啊...回头您把这话带给他,说您给我特权了,随时能抽他,我才敢。”

姜文哈哈大笑,觉得这年轻的不像话的星火公司老板有点意思。

田壮壮道:“方老板,你们的电影今天上吗?我和姜文一起过去捧捧场,打扰吗?”

方远肯定不会说:打扰,滚远点。自然笑容满面的答应,田壮壮那边还是阔啊,在这边直接租了好几辆车,作为今天下午电影主场东道主,居然是蹭别人的车过去的。

柏林电影宫外,排队入场的观众们手持场刊,低声交谈。

对于这部来自中国的参赛片《落叶归根》,大多数人的了解仅限于简介中的只言片语——“一段关于承诺与归乡的旅程”。

海报上,一位面容朴实、头发花白的中国农民背着一个看似醉酒的人,行走在苍茫的山水间。

这引发了许多猜测:是公路片?喜剧?还是社会写实?

影片开始,车站餐厅里“劝酒”的古怪开场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随着剧情展开,幽默与悲怆的奇特混合体开始发挥作用。

有时候,地狱笑话也是可以跨越种族。观众席上时不时会传来轻松的笑声和沉重的叹息。

观众的情绪完全被老赵的旅程所牵引。将尸体塞进轮胎一路滚下山坡的荒诞情节,引发了哄堂大笑;

而老赵在坑边准备自我了结,喃喃自语“真舒服啊”时,无数人屏息凝神,眼眶湿润。

灯光亮起,字幕滚动。最初的几秒是全然静默的,所有人都需要一点时间来平复激荡的情绪。

随即,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般轰然爆发,整整响了三分钟。

方远推了推身旁的赵本山和冯晓刚,又邀请了姜文和田壮壮一起走上舞台。

掌声再次攀上一个高峰。赵本山接过话筒,手有些抖,他望着台下那些陌生的面孔,酝酿了一下,用带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说:“谢谢柏林,谢谢大家。我就是个普通演员,从黑土地里走出来,能站在这里,托了老赵这个角色的福……”

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想要问主创演员导演和编剧问题。

方远下意识地扫过观众席。他眼尖,看见了一个留着不羁发型、眼神里了闪着狂热光芒的年轻面孔,正用力地鼓着掌,嘴巴还激动地张合着,像是在跟同伴说着什么。

方远心念一动,从姜文手里拿回话筒,伸手指向那个方向,对翻译小刘说了几句话,小刘立刻用英语清晰地说道:“看来我们有位年轻的朋友非常激动。后排那位穿皮夹克的先生,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此刻的感受?”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那个年轻人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被点名。他大大方方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语速极快,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