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 第175章 岗岗的铁饭碗(4K)

第175章 岗岗的铁饭碗(4K)(1 / 2)

杨玉莹正式开启了她的全国巡回宣传之旅。

不过,去之前,方远把杨玉莹的姐姐杨晨丽叫到了办公室。

嗯,因为叫杨玉莹有点怕,最近她老撩他。杨晨丽是半个月前从老家来的上海,现在充当她的经纪人。

“方老板,您找我什么事?”杨晨丽问道。

“最近估计会有大批量的信件过来,你准备一下。岗岗马上要成立一个全国歌迷会。”

“全国歌迷会?那是什么?”

方远从桌上拿出一盒刚开封的《一夜长大》,从里面抽出一张精致的小卡片,递给了杨晨丽。

杨晨丽一看,卡片上不仅印有杨玉莹最新的艺术照和感谢语,更重要的是,上面有一个编号,以及星火文化的专用信箱地址。

卡片背面还印着一行字:“凭此卡片编号,亲笔写信至上述地址,即可免费申请成为‘杨玉莹官方歌迷会’创始会员,获赠专属会员卡及首期会刊!”

杨晨丽之前没跟方远接触过,但是此刻还是被老板的骚操作弄的眼花缭乱,思维有点跟不上。

方远见杨晨丽还有点懵,于是解释道:“这个会刊,就像是我们和歌迷之间的桥梁。以后定期寄送,里面可以有岗岗最近的工作动态、生活随笔。分享点心情、吃了什么好吃的、看到了什么有趣的风景。

还可以开设栏目,刊登歌迷的来信和投稿,让歌迷觉得他们是被重视的,是岗岗和公司的一份子。”

这在几十年后,就相当于明星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粉丝社群的结合体。

他要在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的今天,就建立起一道坚固的粉丝护城河。让杨玉莹能稳固自己的基本盘,有自己发声的渠道。

总不能总是有小报不是?

李默结束军训,拖着酸软的身体回到宿舍,还没来得及把磨破底的解放鞋换下,就被宿舍管理员在楼下喊住。

“104,李默!有你的挂号信!盖个章!”

李默愣了一下,谁会给他寄挂号信?

接过那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拿过来一看,落款是“上海邮政07-018信箱杨玉莹歌迷会”。

他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冲回宿舍,小心翼翼地用剪刀裁开信封,生怕弄坏一点。

里面滑出了一张硬挺的、带有凹凸印花的“会员证”,上面有他的姓名、编号“GG-000734”,以及杨玉莹一张小小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不像是艺术照,反而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生活照,没有那么的惊艳,却无比亲切。

方远:哼,傻了吧?就这个所谓“生活照”,都是精挑细选的。

接着,是一本比作业本稍小、用订书钉装订的册子,封面上印着:《岗岗歌迷会会刊·创刊号》。

李默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是杨玉莹的亲笔信:

“亲爱的‘岗岗歌迷会’所有的朋友们:

大家好啊!我是岗岗!

谢谢你们写信来,谢谢你们喜欢《一夜长大》。

看到那么多陌生的地址和名字,我心里又激动又有点慌,像突然多了好多没见过面、却可以说说心里话的朋友。

你们肯定都听过新专辑了吧?最喜欢哪一首呢?

是像夏天凉风一样的《宁夏》,还是需要一点《勇气》才能唱出口的歌?或者……是觉得《越长大越孤单》有点太伤感了?没关系,都可以写信告诉我哦!我等着看!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呢。窗外是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麦田,看着心里就很开阔。

助理姐姐给我泡了杯茶,我偷偷加了两颗冰糖,嘘——你们可别大声声张,她肯定要说我,说甜腻的东西对嗓子不好。

这第一本会刊,是我和公司争取来的,免费送给大家!

抠门老板一开始可不乐意了,说印刷、邮寄都是钱。但我还是想坚持办下去,哪怕以后印得薄一点,也要和大家保持联系。

嗯,抠老板不愿意,那我就自费!所以,以后肯定不是每个月都有,不然我的钱包就要掏空啦!你们太热情了!这次吹完牛,说自费以后,看到那么多朋友要寄过来,心在滴血啊!

嗯,我以后会尽量写得短一点,让信封轻一点,但是,又好想和你们多说说话,真纠结!

不行,不能再写了,再写一张邮票不够了,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更多我的生活小故事!

祝你们天天开心!

岗岗于北上列车窗边”

和李默同时收到信的,还有许多杨玉莹的歌迷,

所有人都反复把这短短几百字看了三遍,且都保持同一个表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们仿佛能看到杨玉莹在火车上偷加冰糖时俏皮的样子,这种毫无距离感的分享,比任何杂志上的官方访谈都要真实、可爱。

可不能让岗岗亏钱呢!嗯,下次我回封信,附带上邮票!

会刊后面几页,选登了几封歌迷来信。

都是表达如何喜欢杨玉莹的,而杨玉莹会在后面加上一句两句的回复。

李默小心翼翼地把会员证夹进随身带的笔记本里,把薄薄的会刊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方老板,”杨晨丽拿着刚统计好的本月歌迷会支出单,语气带着点犹豫,“这个月光是印会刊、会员证,还有寄挂号信的钱,就花了……”

她报了个数字,然后小心地看着方远的脸色。

“这还只是刚开始,以后人越来越多……这……这纯往里搭钱啊,能行吗?”

方远头也没抬:“晨丽,你算过一盒磁带我们能赚多少吗?”

杨晨丽摇摇头,她刚接触这些,对具体的利润并不清楚。

“这么告诉你,你那边这点邮票钱、印刷费,跟磁带利润比,连个零头都不算”

杨晨丽愣住了,她确实没从这个角度想过。

“而且,”方远继续道,“跟邮局我们已经谈好了,这个07-018信箱是批量业务,邮寄费用有优惠,比你想象的要便宜。关键是,我们现在花的每一分钱,买的不是纸和邮票,买的是人心。”

“人心?”

“你想想,现在喜欢岗岗的人是多,可热度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他们能买磁带,明天可能就去喜欢别人了。

但什么样的人不会走?就是这些愿意花时间写信、巴巴地等着我们会刊、把会员证当宝贝藏起来的这些人!他们是岗岗的基本盘!”

杨晨丽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