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选项其实在左右摇摆,天平摇摇晃晃。
去香港!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这个年代去香港的内地女星也不是绝无仅有,所以罗兆辉的提议真心戳中了杨玉莹。
说起来,现在的人很难理解那时候,一个香港人能大言不惭的说“内地的市场太小。”,试图用空头支票就想拐走内地最红的歌星。
说起来,也有例子:《红楼梦》的尤三姐,才17岁,就被一个香港过气老年男明星忽悠的找不到北,放弃了在国内大好事业,跟着去了香港做上不了台面的小三,几年后香消玉殒。
那可是公认在美女如云的《红楼梦》剧组里的第一美女!
杨璐,拍过一代人回忆的《甘十九妹》,如日中天的情况下,也跑去香港,在香港低成本电影里卖弄风骚,演不入流的角色。甚至在电影里直接和男演员调侃消费自己演出的《甘十九妹》。
恐怕,几十年后的年轻人无法理解这一代人的悲观情绪吧。
杨玉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不能免俗,说实话,香港之行让她确实有点纯纯移动,但是...
她不喜欢这个人。
罗兆辉身上那种商人的精明和占有欲,让她本能地感到不适。
而且,她心里……似乎一直有个模糊的影子,那个影子沉稳、踏实,带着她一步步从江西走到广州,又走到上海,走到香港红磡。
回到自己的租房,杨玉莹叹了口气,这种纠结,她无人可说。
父母远在江西,而且眼界有限,除了担心就是唠叨。恩师陈晓奇?她几乎能想象到陈老师会如何大惊小怪,然后搬出香港富豪玩弄女明星的一大堆案例,苦口婆心地劝她“洁身自好”。
笑话,这些她能不知道吗?
她就是太知道了,才更加彷徨。
这个年代的文艺圈里,流传着太多这样的故事。
哪个唱民歌的师姐嫁给了港商,从此锦衣玉食;哪个电影厂的台柱子被南洋富商追求,很快就能出国深造。
诱惑是实实在在的,榜样也似乎就在眼前。
罗兆辉描绘的那条路,就像一条铺着红毯的捷径,金光闪闪,仿佛一步就能跨过许多人需要奋斗十年才能抵达的终点。星火公司很好,方老板待她不薄,可说到底,公司还在创业阶段,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谁又能打包票呢?
如果,能走真能成功的话,十九岁的杨玉莹好像没有那么排斥走捷径。
她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
想来想去,唯一能商量、或许有办法解决这个麻烦的,只有一个人。
心里有了决断,杨玉莹走到路口,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星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