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公司的演出在食品厂一炮而红后,老孔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各个单位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
先是纺织厂工会干事骑着二八杠自行车上门,递了张盖着红章的邀请函;接着是机械厂宣传科的人,拎着两盒奶油蛋糕当见面礼;最后连区文化馆都派了个戴眼镜的小姑娘,拿着介绍信来谈合作。
方远看着桌上堆成小山的演出邀请,一拍大腿:“得装部电话了!”
八十年代,私人装电话可是件大事。方远带着公章和营业执照和街道开的证明,蹬着自行车直奔电话局。
营业厅里贴着醒目标语:“为人民通信服务!”。玻璃柜台后坐着个烫卷发的女办事员,正用红笔在登记簿上勾勾画画。
“同志,我想申请安装一部电话。”方远递上材料。
女办事员抬头瞥了他一眼:“单位性质?”
“集体所有制。“方远赶紧补充,“我们是街道扶持的文化服务团体。”
“初装费三千六,排队至少半年。“办事员“啪“地合上登记簿。
方远赔着笑:“同志,能不能...加急?我们这演出业务...”
“加急?那可不行,谁都能随随便便加急吗?”女办事...哦,不对,长发男办事员头也不抬。
方远懒得再废话,径直走到电话局局长的办公室门口。
敲门进去后,方远看见一位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后。
“局长您好,我是星火文化的方远。”
局长抬起头,:“哦?星火?就是最近在食品厂演出很火的那个?”
方远眼睛一亮——有戏!
“是的,局长。我们刚起步,承蒙街道和各单位支持,现在演出邀约多了,没个电话实在不方便。“方远笑了笑,“今天来,是想请您帮个忙,看能不能加急安排一下装机。”
“加急?现在排队的人可不少啊。”
方远早有准备:“局长,我们理解电话局工作繁忙,所以特意准备了一点心意——“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红纸,“这是我们星火文化经纪公司的演出邀请函,想请您和电话局的同志们免费看两场演出。“
局长眉毛微挑:“哦?”
方远继续道:“您也知道,现在改革开放,文艺活动越来越受群众欢迎。我们星火虽然刚起步,但演员都是实力派——有唱《铁窗泪》的迟智强老师,还有《迟到》的原唱张航。”
局长放下茶杯,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迟智强、张航,我都听说过。”
方远趁热打铁::“局长,您要是感兴趣,我们还可以根据电话局的需求,专门编排几个节目。比如歌颂通信事业的诗歌朗诵,或者反映新时代工人风貌的小品。”
局长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小方同志,你很会说话啊。”
方远谦虚地笑了笑:“局长,我们年轻人创业不容易,全靠领导们支持。要是电话能早点装上,我们也好更好地服务群众,宣传党的政策。”
局长终于点头:“行吧,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让装机班给你优先安排。“他拿起钢笔,拿出一张申请表,龙飞凤舞地签下“特批加急”四个大字。
星火公司有了个电话以后,看起来越来越正规了。姚珮芳现在还兼职专职接线员了。
“喂?光明那边下个月的活动安排?没问题没问题!我们肯定把最好的节目送过去!您最后有空来我们公司面谈一下,地址是.....”
“王厂长!您好您好!你们厂庆功宴?放心!张航老师亲自带队,保证气氛热烈!再加一首?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应景!好嘞!”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姚珮芳说的口干舌燥。
啧啧,真像那么回事了。珮芳现在的样子...嗯,缺点什么?
唉,要是配送一副无边框眼镜,穿上短裙黑丝高跟鞋,搭配个白衬衫....
这不是要我死啊?
方远在旁默默欣赏,姚珮芳被看的浑身不得劲,屁股一扭,背朝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