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杂乱的门市部焕然一新,两位工人拿了工钱,耳朵边上还夹着一根方远散的香烟,心满意足地走了。
街坊邻居们探头探脑看了半天热闹,群情激奋,早就迫不及待的围了社区,就等着看电影了。
方远怕人员围观出乱子,赶快通知大伙,晚上七点半再准时过来,自备小马扎。
打发走围观的街坊,方远锁好加固过的破卷闸门,看着孔凡伟:“真不回去?”
孔凡伟指着自行车后座上的一个用破麻布盖着的大家伙:“回去?开什么玩笑!机器我都偷摸推出来了!不试好,今晚拿啥放?拿你那张‘环球’板啊?赶紧的,搞点吃的,饿死老子了!”
方远咧嘴一笑:“行!等着!”
他蹬上车,飞快地拐回自家弄堂。家里晚饭已经吃过了,沈慧芝正在厨房洗碗。
方远探头进去:“妈,我晚上跟厂里同事孔凡伟住器材室了。他那儿有个机器要连夜修,我给他打打下手。晚上不回来了!”
沈慧芝抬头犹豫道:“啊?住厂里?你爸刚还说……”
“哎呀,妈!我睡厂里早上还能多睡半个钟头呢,人家孔凡伟技术好,我跟着学点东西!”
方青松在里屋听了个大概,声音传出来:“跟小孔住?行吧,注意安全,别把设备弄坏了!”他倒是对儿子跟厂里同事一起钻研技术很支持。
“知道了爸!”方远应了一声,冲进厨房,眼疾手快地抓了几个晚上剩下的冷馒头。
父亲是北方人,家里常备馒头。
又拿玻璃杯装了腌萝卜,塞进一个帆布包里。
“妈我走了啊!”
“哎!路上小心点!晚上凉,多穿……”沈慧芝的唠叨还没说完,方远已经冲出了门。
录像厅里。孔凡伟已经把麻布掀开,露出了那台被擦得锃亮的大宝贝。
这是一台虽然老旧但保养得不错的16毫米胶片放映机,旁边还连着一台同样老迈但功能尚存的录像机。
“快快快!饿扁了!”孔凡伟看到方远就迎了上来,接过馒头和萝卜,狼吞虎咽。
方远则把门反锁,又找了块厚帆布把临街的小窗户严严实实遮住。
“好了,孔技术员,请开始你的表演吧!”方远一脸期待。
孔凡伟几下塞完馒头,抹抹嘴,心满意足。
他熟练地接好电源线,检查开关,又小心翼翼地打开机器后盖,检查了一下内部传动和光源。
“通电了啊!”孔凡伟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开关。
机器内部发出一阵轻微的嗡嗡声。放映灯亮起,一束强烈的光柱投射在对面白墙上。
“亮了!成了!”孔凡伟兴奋地低吼。
接着是录像机。他接好信号线,放进一盘录像带。
“滋啦……滋啦……”录像机发出转动声,墙上画面出现了!虽然有点抖动,但声音图像清晰可辨。
“好!”方远用力拍了下孔凡伟的肩膀,“牛逼啊老孔!”
孔凡伟嘿嘿直笑,脸上满是成就感:“小意思!这机器我摸了半年了,闭着眼睛都能修!”
接下来,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放什么?
孔凡伟打开他那个宝贝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来盘录像带,都用牛皮纸包着,上面用钢笔写着片名:
《少林寺》
《少林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