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田总连忙追问:“江总的意思是,只要产能问题解决,金橘就愿意对外供货?”
“差不多吧。”
江晟确实有打算,等固态电池产能上来了,就向外供货。
因为新能源车产业,是上面规划的重大战略,不仅关系到产业升级,还关系到能源安全。
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可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降低对外界的能源依赖度。
另一方面,电动车还是一个储能项目,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智能电网,形成虚拟储能网络,为电网提供短周期储能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把电动车当作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等到高峰时再给电网放电,从而降低电力成本,缓解高峰用电压力。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金橘独霸固态电池,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至少在当前,产业还未成熟的情况下,肯定是百花齐放来得好。
即便是从商业角度来看,开放电池供应,也比不开放好。
因为这不仅可以增加额外收入,摊薄生产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他电池厂商发展。
不过,正所谓亲疏有别,即使金橘愿意对外供货,给谁供、供多少、供货的优先级,也是个问题。
因此,田总并没有因为江晟说,愿意对外供应固态电池,就反悔不加入莲花阵营。
最终,他还是一咬牙,与江晟达成初步协议——
在未来一年内,大米旗下手机,不管新机还是旧机型,都将陆续换成莲花系统。
而金橘,将在一年后,优先向大米供应固态电池。
同时,大米用汽车业务20%的股份,换取金橘汽车一系列技术支持,以尽快推出大米的量产车。
田总之所以愿意付出这么大代价,获得固态电池,是因为现阶段的固态电池,简直是打开市场的作弊码。
有了它,基本上不用担心,造出的车会没人要。
风险几近于无。
可问题是,目前大米的汽车业务,还处于市场调研阶段,等汽车上市,估计得要三四年。
三四年之后,指不定宁王或丰田的固态电池就出来了。
到时候,由固态电池带来的光环将大大削弱。
因此,田总在来找江晟前,便已经打定主意,如果谈不下来就算了,如果能谈下来,一定要尽快推出自己的量产车,将固态电池的好处最大化。
而想要尽快推出量产车,光凭大米自己是做不到的。
想来想去,干脆一事不烦二主,直接用20%的股份换金橘的技术支持。
也不用太先进,能比得上哪吒汽车就行。
然后,在此基础上,他们再负责做外观设计,和产业链整合。
如此一来,估计只要一年多,就能推出第一款量产车,正好赶上金橘的固态电池产能提升。
只要外形足够帅,又有固态电池带来的超强续航,以及金橘虽然降级,但依旧处于领先的L2+智能驾驶,将价格定在30至50万,绝对不愁卖!
至于那20%的股份,既是技术支持的报酬,也是为了绑定金橘。
既然金橘不愿意让大米入股莲花,那他就反过来,让金橘入股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