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媳妇怯生生举手:要是当家的不同意......
你先买个针线盒,写你名字。小石头娘把麻花辫一甩,他要是敢撕,你就问他——你喝一顿酒的钱够买几个?
这话像块热炭掉进雪堆里,当场炸出一串笑。
连蹲在墙根儿抽烟的刘会计都憋不住,烟杆掉在地上:好你个小石头家的,这金句得记到队规里!
接下来的日子,平安屯的烟囱冒得比往常更勤。
王念慈的工坊点着马灯熬了三个通宵,红绸子剪得响;杨靖蹲在柴房里捣鼓系统面板,把积分兑成被面、煤油灯、花布书包,装进货箱时特意在最上面压了张松江县共富试点物资的盖戳纸——他上辈子跑外卖时学的做假章手艺,今儿可算派上用场了。
张大山帮着搬货箱时,盯着那枚红戳子直皱眉:靖子,你们这......该不会真跟县里搭上关系了?
是人心搭的桥。杨靖把最后一箱书包摞好,您瞧,李寡妇的门帘挂出去那天,她往院里添了两棵枣树;张婶子领了煤油灯,夜里给儿子补衣裳能多缝半件;连刘叔家婶子都拿着分红本子去供销社——您说,这是县里给的,还是日子给的?
张大山挠了挠后脑勺,突然弯腰扛起最大的货箱:得嘞,我这就给赵老太家送书包去!
她家小孙子昨儿还扒我窗户,说张叔,我也想要能装铅笔的包包
月尾的生产队大会开得比往年热闹。
土坯墙上挂着新写的共富光荣榜,七户旧的、九户新的,红榜纸被风掀起一角,像面小旗子。
刘会计扶了扶眼镜,算盘珠子拨得山响:工坊二期扩股,十五户入了股,年底前要让三分之一的人家挂上红门帘!
杨靖盯着系统面板跳出的提示——“家庭共治网络”初步建成,解锁村级共富治理模型——喉咙突然发紧。
他摸出一叠新印的共富家庭档案卡,封皮是王念慈特意染的枣红色:往后每户都有本账,记工分、记互助、记孩子上学......等啥时候这卡填满了,咱平安屯的红,就能铺满整个松江县。
王念慈接过自己的那张卡,户主栏写着王念慈(持证人),字迹还是她自己的小楷。
她抬头看杨靖,正撞见他望过来的目光,像望见了十年后的光——那光里有砖房、有学堂、有晒谷场上堆成山的粮垛,还有满屯子飘着红门帘的房檐。
散会时天已经擦黑,杨靖送王念慈回知青点。
路过李寡妇家院儿,就着月光看见门帘上李桂兰三个字金线闪着光。
王念慈突然拽他袖子:你听。
远处传来模糊的哼歌声,是小石头娘在教媳妇们唱新学的《共富谣》。
杨靖笑了,把王念慈的手往自己袖口里塞了塞:明儿开始,该教她们唱《咱们屯里的红门帘》了。
那得先让张大山把调儿定准了。王念慈噗嗤笑出声,昨儿他唱《东方红》,把高音唱破了,刘叔家的鸡都扑棱着飞下了树。
两人说笑着走远,雪地上的脚印叠成两串。
李寡妇家的枣树上,新挂的门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藏着的半块糖——是白天小孩子们塞的,说桂兰姨的门帘最甜。
清晨,小石头娘挎着竹篮出了门。
蓝布围裙兜里装着记账本,发梢别着根红绳——那是昨儿王念慈送的,说咱们共富户的媳妇,头绳也要红亮亮的。
她往供销社走,雪地里的脚印踩得又稳又实,路过张大山家时,正撞见张大山举着门帘在擦灰,嘴里还念叨:哎哎哎,别碰着金线,那是我媳妇的名字......
小石头娘笑出了声,加快脚步。
她知道今儿供销社新进了盐,可她更想看看,柜台上有没有新到的红绸子——听说杨靖和念慈在商量,要给全屯的门帘镶道金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