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摸着下巴琢磨:“得把这些零散的招儿串成‘零件’,让外村能直接抄。”
当晚,王念慈在灶房烙饼,杨靖凑过去往她围裙兜里塞了把炒黄豆:“念慈,咱得弄个《六步复制法》。”他掰着手指头数,“一学积分登记,二建知识布票,三组缝书小组……”
“你当是缝衣裳呢?”王念慈笑着用擀面杖戳他手背,却还是摸出钢笔在油纸上画起来,“六办家长课堂……这行,让大人也跟着学,省得嫌娃读书耽误干活。”
第三天培训,杨靖让张大山把粪筐搬到夜校。
外村代表刚坐下,就见小石头闺女蹦上讲台,举着根树枝当教鞭:“今儿的应用题是——王大爷家的粪筐能装十块粪,李奶奶家的能装八块,他俩一块儿拾,要拾够一百块粪得多久?”
赵会计唰地举起手:“我来算!十加八等于十八,一百除以十八……”他掏出铅笔在本子上划拉,“得六天还剩十二块!”
“答对啦!”小石头闺女从兜里摸出块水果糖——这是杨靖用系统积分换的,“奖励你张‘算术小能手’布票,能去代销点换半块肥皂!”
外村代表哄地笑起来。
赵会计捏着布票直咂嘴:“合着这工分制换个壳,就能教娃识字算术?”
杨靖躲在门后听得清楚,心里透亮——外村怕的是“新花样”,得把系统里那些“后世招儿”包装成“老办法新用”。
他连夜翻出系统给的“区域推广包”,对着月光在纸上画编码:“YY-01是积分登记,YY-02是知识布票……”
第七天晌午,六个外村代表的布包裹鼓囊囊的。
赵会计的包里塞着油印的《六步复制法》,大梅的兜里揣着识字拼布样品,连最腼腆的小马都攥着本《影子教员手册》——封面光溜溜的没字,内页角落却印着“YY-03”的小标。
“这手册咋没名儿?”刘会计翻着直咋舌。
“名儿藏起来,事儿才能传得远。”杨靖把最后一叠教材塞进赵会计手里,“您回村要是遇着问题,按手册里的编码往县邮局寄信,我让王念慈写回信。”
张大山拍着杨靖的肩膀直乐:“你这‘影子教员’,比站在台上讲大道理的管用多啦!”
送走代表那天,王念慈帮杨靖整理资料,在抽屉最底下翻出张草稿纸。
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下一步:跨村积分通兑试点——用拾粪分换识字卡,用识字卡换算术分,将来全公社的娃,能用一分换一本书。”
“你想让全公社的孩子,用一分换一辈子的书?”她轻声问。
杨靖望着屯子外的青山,山尖儿上的夕阳把云彩染成橘红色:“不止全公社。等这些‘影子教员’把根扎稳了……”他没说完,远处传来清脆的笑声——夜校的娃们举着识字卡跑过晒谷场,影子被拉得老长,像一棵棵正在抽芽的小树苗。
秋收刚过的一个清晨,屯口的大柳树下多了三个陌生娃。
最小的那个才六岁,挎着个破粪筐,筐沿儿用草绳仔细缠过。
他仰着小脸,望着墙上“劳动换知识”的红漆标语,脆生生问:“婶子,这儿拾粪能换识字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