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 > 第259章 粪票风波,三评开审

第259章 粪票风波,三评开审(1 / 2)

杨靖是被院门外的拍门声惊醒的。

春寒未褪的清晨,他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被翻起身,就听见奶奶在堂屋喊:“靖子,是小石头娘!这大冷天的,她头发都沾着霜呢!”

推开门那刻,杨靖差点被扑面而来的焦急撞个趔趄。

小石头娘的蓝布围裙皱成一团,手指绞着围裙角直发抖,眼尾的细纹里还凝着隔夜的泪:“靖子,柳河那事越传越邪乎!北屯二柱媳妇昨儿来借筛子,说‘咱交的粪,莫不是也得被翻出泥巴?’”她吸了吸鼻子,冻红的鼻尖一抽一抽,“我家小石头夜里直问‘娘,咱家拾的粪没掺土吧?’我哄了半宿,他攥着我衣角睡的……”

杨靖搓了搓脸清醒些,顺手把晾在窗台上的玉米饼掰了半块塞给她:“婶子先垫垫肚子。”小石头娘咬了口饼,突然“哇”地哭出声:“不是我馋,是这布票是大伙的指望啊!前儿王大娘家闺女拿布票换了花布,在村口显摆新褂子,那欢喜劲——要是这指望塌了,往后谁还肯好好拾粪?”

杨靖的手指在门框上敲了两下。

他想起昨夜雨里翻涌的念头,想起北屯山道上那几篓沉得反常的药材。

信用这东西,塌半寸就得用十倍实诚补。

他把棉袄往身上一裹:“婶子,咱不关起门审,要摆到太阳底下审。明儿我让张大山去柳河喊人,三镇代表、妇女会、护牛队都来——造假的、吃瓜的、存疑的,全看个明白。”

小石头娘的眼泪“唰”地收了,她抹了把脸,把剩下的半块玉米饼揣进兜里:“我这就去通知妇女会,让她们带针线筐来,省得有人等久了坐不住!”话音未落,人已经跑出院门,蓝布围裙在晨雾里晃成一道急火火的影子。

三天后的晒谷场,比过年还热闹。

杨靖站在临时搭的评审台前,望着台下乌泱泱的人头直犯嘀咕——原以为来百八十人,结果连邻屯扛着粪箕的、背着药篓的都挤过来了。

张大山举着红缨枪在台侧维持秩序,嗓门震得晒谷场的麻雀扑棱棱飞:“都往后挪挪!没见王同志在登记旁听册?踩了布票模板我拿你们粪箕子当锅使!”

王念慈蹲在条凳上,手里的钢笔在牛皮本上唰唰写着。

她今天特意系了杨靖前儿送的蓝头巾,发梢沾着晨露,抬头时冲杨靖笑:“北屯李大爷带着三个孙子来的,说要学怎么辨粪。”她晃了晃手里的登记册,“连县广播站的小刘都来了,扛着大喇叭要录全程。”

杨靖刚要应话,台下突然起了阵骚动。

柳河的赵老三被几个拾粪组的汉子“请”上台来,他穿着露脚趾的破棉鞋,手在裤腿上搓得发红,身后跟着缩成一团的婆娘和蔫头耷脑的小儿子。

那孩子大约七八岁,脖子上系着根草绳——杨靖认得,那是前儿布票兑换时,没换到布的孩子用来假装“围脖”的。

“开始吧。”杨靖冲刘会计点点头。

刘会计推了推裂了道缝的眼镜,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平安屯副业评定标准》——封皮还是王念慈用旧报纸糊的。

他清了清嗓子:“今日审的是柳河拾粪组赵老三,三月初九交的干粪掺土案。三评小组当场复验,筛三遍,水浸测纯度,晾晒称重。”

台下立刻响起嗡嗡的议论:“筛粪我见过,水浸是个啥讲究?”“可不,掺了土的粪一泡水里准沉底!”

两个拾粪组的壮实汉子抬来筛子。

第一遍筛,黄澄澄的粪渣里滚出小半筛土块;第二遍筛,又筛出半把碎石子;第三遍筛完,原本装了半麻袋的“干粪”,只剩小半盆黑亮的粪渣。

“水浸!”张大山吼了一嗓子。

大木盆里的水“哗啦”一声,粪渣刚倒进去,立刻有浑浊的泥汤泛上来——那是掺在粪里的细土,平时看不出来,一泡水就现了原形。

等水静下来,盆底沉着厚厚的泥层,浮着的粪渣稀稀拉拉,用手一捞,分量轻得像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