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 > 第215章 钱票在手,谁敢说不

第215章 钱票在手,谁敢说不(2 / 2)

吉普“吱呀”刹住,许三爷刚要往地上啐唾沫,就瞅见杨靖脚边的账本——三联单整整齐齐码着,每张都有社员的红手印和过秤员的签字。

他又往人群里扫,张寡妇举着钱冲他晃:“许组长,您瞧这钱,比供销社的票子还实在!”老支书柱着拐棍从驴车后头钻出来:“老许啊,咱社员卖点山货换现钱,不偷不抢的,犯啥法?”

许三爷的脸青一阵白一阵,拐杖尖儿在雪地上戳出个冰窟窿。

他突然瞥见铁蛋舅的相机,嗓子拔高了八度:“你拍啥?赶紧把胶卷交出来!”

“许组长,这是县文化馆让我拍的‘新农村纪实’。”铁蛋舅把相机往怀里一护,“再说了——”他挤挤眼,“您看这张,杨娃子递钱那会儿,阳光照在钱上,金闪闪的,比咱屯子过年挂的灯笼还亮堂!”

吉普“嗡”地开走了,带起的雪粒子打在杨靖后背上。

他低头看了眼围裙兜里的钱,热乎得像揣了块火炭。

系统提示突然在脑子里炸响:“现金流通量达标,【富民根基】任务完成!积分+2000。”他抬头望,十屯的驴车像条长虫,从村口一直盘到屯外的大草甸子,车帮子上的“平安代购”红字在阳光下亮得刺眼,把雪地都染成了金红色。

深夜,杨靖趴在炕桌上拨拉算盘,王念慈端着热姜茶进来,棉鞋踩得地面“吱呀”响:“今天收了三万七千斤榛子,两万一千斤松子,还有五千斤木耳——”她凑过来看账本,“刘会计说,连商联社的小赵都托人带了二十斤蘑菇来卖。”

“他们不是图那两毛钱差价。”杨靖把算盘一推,“是图咱这儿不压价、不赊账、不拿破布片子顶钱。”他摸出张照片,是铁蛋舅刚洗出来的——他递钱给老李头的瞬间,阳光正好洒在钞票上,红票子像着了火,把老人的皱纹都照得发亮,“县银行的周行长托人带话,说这照片要贴到他们的宣传栏里。”

王念慈笑了,指尖轻轻碰了碰照片上的金斑:“明天,他们该叫你‘杨掌柜’了。”

“不。”杨靖把照片塞进账本最里层,“是‘带头人’。”

话音刚落,院外突然传来“叮铃叮铃”的驴铃声。

杨靖掀开窗纸,只见三辆蒙着灰布的驴车停在柴门前,赶车的是哑婆李夫——那是北三屯出了名的“闷葫芦”,平时见人就躲,这会儿正冲他直比划:两手指尖相对,又往天上一扬。

杨靖心头一热,那是北三屯的暗号——“货全来了”。

他推开门,寒风卷着雪粒子扑进来。

李夫掀开驴车上的灰布,月光下,成袋的山核桃、冻秋梨、晒得半干的元蘑,像座小山似的堆着。

老人指了指杨靖兜里的钱袋,又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用力点了两下。

杨靖摸出杆秤,秤砣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突然明白,这秤称的从来不是山货——是信任,是底气,是十屯老少爷们儿攒了多少年,终于能堂堂正正亮出来的热乎劲儿。

远处传来雄鸡打鸣,杨靖把最后一叠钱塞进李夫手里。

老人攥着钱,冲东方泛白的天际线咧嘴笑了。

那笑容比雪还亮,比钱还热,像把火,“噌”地就烧透了这寒得刺骨的冬夜。

院外的驴车开始挪动,铃铛声碎在风里。

杨靖望着车辙印子,突然听见系统面板“叮咚”一声——那是积分到账的轻响,也是另一场更热闹的“现款收货大会”,正踩着晨露,往平安屯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