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
益州,大都督府。
蜀王李恪等人正在接旨。
内监总管赵公公宣读圣旨:“……蜀王李恪忠君爱国,洞察时事,爱民如子,备受百姓支持,德行兼备,故即日起,命蜀王李恪为剑南道经略使,兼任益州大都督,望李恪牢记本心,戍守边关,保护一方百姓安危,钦此!”
李恪深深一躬,说道:“儿臣接旨,谢父皇!”
说完,他便直起了身来。
然后就见赵公公连忙走了过去,将圣旨交给了李恪,说道:“殿下,老奴恭喜殿下啊!殿下现在任了剑南道经略使,可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了!在这剑南道,数百万的百姓可就都归殿下所管了。”
李恪闻言,笑着说道:“是喜事,却也是压力啊!一想到这么多百姓的安危压在我的肩膀上,我就夙夜难寐啊!”
赵公公听到李恪的话,忍不住说道:“殿下当真是爱民如子啊,若是殿下能成为我大唐……”
他顿了一下,然后说道:“那该有多好啊!那便真的是大唐之幸,江山之幸,万民之幸了!”
虽然赵公公话没有说完,但李恪又岂会不明白赵公公的意思。
这一次,赵公公说的比上一次还要直白,其投靠自己之心,也越发的明显了。
李恪呵呵一笑,说道:“本王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何时,只要有能力有机会,就必然会日夜挂念百姓,将百姓之幸福,当成己身之幸福的!当然,若是能够帮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本王也就更愿意了。”
赵公公深深看了李恪一眼,旋即笑着说道:“殿下为民之心,老奴敬佩,改日老奴回到宫中,也会向陛下时常诉说殿下的贤能的。”
“如此,本王就多谢公公了!”
李恪忽然拍了拍手,就见侍卫长何成林走了进来,何成林手中端着一个盘子,盘子上用红布盖着。
李恪拿下红布,便见这盘子上,赫然是罗列着十锭银子。
“公公,这一次又劳烦你跑这么远宣旨,这些银子不成敬意,希望公公能够收下。”
“这……这怎么能使得呢!”
赵公公连忙摆手,说道:“能为殿下宣旨,是老奴的福气啊,老奴可不敢收殿下的东西。”
李恪摇了摇头,说道:“公公就不必推辞了,公公待本王之心,本王知晓,而且以后还劳烦公公帮忙在宫里打点呢,宫中上下,可是少不了银子开路的,这些只是本王先行给公公准备的,以后还有大礼。”
“公公若是真心想帮助本王,就莫要推辞了。”
赵公公听到李恪都这么说了,想了想,便终是点头,说道:“那好,殿下盛情,老奴便不推脱了。”
“殿下,老奴还有件事,想和殿下说上一下。”
“哦?不知公公所说是何事?”李恪双眼精光一闪,问道。
赵公公压低了声音,说道:“殿下,还有一个多月可就是科举要开始的日子了,这一次科举的重要性,殿下应当知道吧?”
李恪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一些。”
“那不知殿下是否准备了自己的人,要去参考?”赵公公又问道。
“这个嘛,倒是有几个。”李恪并未隐瞒,但具体的数字,他也没有全部说出来,毕竟自己所图之事干系重大,无论何时,他都不能彻底暴露自己的底牌。
赵公公说道:“老奴不知道殿下对这次的科举是否有万全的准备,但老奴却想提醒殿下,哪怕用最……的手段,也要想办法获得先机啊!这次的科举考试,能够通过的,将会直接在吏部、户部、大理寺、工部等补位任职,这可是几十年才可能会有的一次好事。”
“而且据老奴所知,太子殿下与魏王殿下,都各自准备了上百人的考生,要来争这些呢,殿下……千万不要落后了啊!”
李恪闻言,直接点头,说道:“多谢公公告知,公公放心,本王对这次科举,也是势在必得的!”
“好,那老奴就放心了,对了,还有一件事……”
赵公公深深看了李恪一眼,旋即似有意似无意的说道:“老奴在圣前听说,陛下正在为吏部发愁呢,吏部没了尚书,这可是大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