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们不为苍生 > 第109章 东海市

第109章 东海市(1 / 2)

李建国的书房里,灯光柔和。陈忘坐在一张舒适的沙发上,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饮料\"——李建国称之为\"咖啡\"。这味道初尝有些苦涩,但回味起来却带着一丝香醇,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

李建国推了推眼镜,坐在陈忘对面的椅子上,微笑着说:\"你想了解东海市,那可有的聊了。它就像我们天朝圣国改革开放这幅宏伟画卷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东海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靠大陆,面向太平洋。\"李建国打开了墙上的大屏幕,调出了东海市的地图。\"在几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以渔业和农业为主的小渔村,叫做'东海岙'。\"

他切换了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景象与现在的繁华截然不同:简陋的渔船停靠在泥泞的岸边,低矮的瓦房错落有致,人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真正的转折点,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建国的语气带着一丝自豪,\"当时,国家决定在东南沿海设立几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东海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台,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被幸运地选中了。\"

\"特区?\"陈忘皱起眉头,这个词他从未听过。

\"对,特区。\"李建国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给予这里更大的自主权,让这里率先尝试一些新的经济模式。比如,允许外国商人来这里投资建厂,允许私人开办企业,减免部分税收等等。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创新的举措。\"

\"政策一开,就像打开了闸门。\"李建国继续说道,\"大量的外资涌入东海市。先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比如纺织、玩具、电子组装等工厂拔地而起。那时候,东海市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整个城市都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我明白了,\"陈忘点了点头,\"就像一个封闭的宗门突然对外开放,引入了其他宗门的功法和资源,从而快速提升实力。\"

\"

这个比喻很形象!\"李建国赞许地笑了,\"没错,就是这个道理。但东海市并没有止步于此。它不满足于只做简单的加工和组装。\"

他调出了另一组图片,展示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和繁忙的集装箱港口。

\"进入新世纪后,东海市开始推动产业升级。它提出了'科技兴市'的战略。不再仅仅是'引进来',更要'消化吸收再创新'。\"

\"什么是'科技兴市'?\"陈忘追问。

\"就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李建国解释道,\"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的科技园和孵化器。吸引了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才和团队。现在的东海市,已经成为了我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的重要基地。\"

他指了指桌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你看这些东西,很多核心零部件,甚至整机,都是在东海市研发和生产的。世界上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李建国切换到城市风光的图片,\"你看到的那些高楼大厦,大部分都是近二十年建起来的。交通网络也日益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际机场、地铁线路,织成了一张便捷的交通网。\"

\"这里的人,似乎来自五湖四海?\"陈忘想起了在街上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

没错!\"李建国点了点头,\"东海市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

\"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解释道,\"有来这里寻找工作机会的普通劳动者,有来这里创业的企业家,有来这里求学的学生,还有来这里定居的外国人。\"

\"这种人口的高度聚集,带来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李建国的语气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也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东海市因此成为了一座非常包容和开放的城市。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肯努力,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然,东海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李建国的表情严肃了一些,\"比如,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治理,但仍需努力。还有,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此外,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东海市也面临着如何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避免被'卡脖子'的挑战。\"他补充道。

\"但我相信,东海市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李建国的眼神又重新变得充满希望,\"它的创新基因和开放精神,会让它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中心,更在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标迈进。\"

陈忘静静地听着,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从未想过,除了修士们追求大道的世界之外,还有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

这个世界没有灵力,人们不修炼功法,却能造出飞天的\"铁鸟\"、飞驰的\"铁盒\",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方块\"与千里之外的人交流。他们依靠的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叫做\"科技\"的东西,一种集合了无数人智慧、不断积累和进步的力量。

他意识到,在这个世界,力量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个人修为高低,而是体现在知识、技术、资源和组织能力上。

\"李先生,\"陈忘沉吟片刻,问道,\"在这个世界,'道'又是什么呢?\"

李建国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问这样一个哲学问题。他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

这个问题很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科学家来说,'道'可能就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是大自然的法则,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去发现它。\"

\"对于企业家来说,'道'可能就是市场的规律,是创新的方向,他们通过努力去顺应和引领它。\"

\"对于普通人来说,'道'可能就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追求自己的幸福。\"

李建国看着陈忘,温和地说:\"或许,不管在哪个世界,'道'的核心都是相通的——那就是了解规律、顺应规律,并坚持做正确的事。\"

陈忘默默地点了点头,将李建国的话深深记在了心里。他看着窗外依旧灯火辉煌的城市,心中的迷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认知和好奇。

这个名为\"东海市\"的地方,以及它所代表的这个庞大的\"天朝圣国\",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也更加有趣。他手中的黑色令牌依旧冰凉,但他隐隐感觉到,自己来到这里,绝非偶然。这座城市,或许真的藏着他需要的答案,以及那条能让他变得更强的道路。

在李建国教授的帮助下,陈忘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才勉强适应了东海市的现代生活。他学会了使用手机支付,能看懂地铁线路图,甚至还能说出几句流利的网络流行语。李教授给他找了一份在大学图书馆整理古籍的兼职工作,既安静,又能接触到大量历史资料,正合他意。

这天深夜,陈忘结束了图书馆的工作,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东海市的夜晚依旧喧嚣,霓虹灯光将街道染成五光十色的模样。他习惯性地摸了摸贴身藏着的黑色令牌,就在这时,令牌突然微微发热,表面的纹路开始闪烁起微弱的金光。

陈忘心中一动,立刻加快脚步,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他确认四周无人后,将令牌拿了出来。只见令牌上的金光越来越亮,那些复杂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最终汇聚成一道纤细的光束,指向了城市的某个方向。

“终于有反应了。”陈忘眼神一凛,顺着光束指引的方向望去。光束穿过层层高楼,最终落在了市中心那片最繁华的区域——“文博广场”。

第二天一早,陈忘就来到了文博广场。这里是东海市的文化地标,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周围环绕着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几座现代化的建筑。广场上人头攒动,有散步的老人,有嬉戏的孩子,还有举着相机拍照的游客。

陈忘按照令牌的指引,在广场上缓缓行走。当他走到博物馆正门前时,令牌再次发热,光束直接射向了博物馆的大门。

“线索就在这里面吗?”陈忘喃喃自语。他抬头看了看博物馆的招牌——“东海市博物馆”。这座建筑风格现代,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看起来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