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天佑睁开眼,目光稳了下来。
“我不是让你做圣人。”高育良笑了笑,“我是让你做个明白人。知道什么时候该狠,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该站出来替人说话。”
祁天佑把手里的信封放进内袋,贴胸口的位置。
“你哥哥现在上了位置,但他一个人撑不住。”高育良继续说,
“你需要更多人跟你一起走这条路。郑归、孙连城、柳小叶……这些人你能用,但要用得准。”
祁天佑点头。
“还有。”高育良看向窗外,“别太依赖预知。这个世界变太快,昨天有效的手段,明天可能就成了陷阱。
真正的本事,是看懂趋势,抓住时机。”
祁天佑想起昨晚收到的消息,想起赵瑞龙账户冻结的画面,想起林华华递来的U盘。
那些都不是靠预知赢的,是靠一步步推出来的。
“我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那个学生了。”他说。
“我知道。”高育良点头,“所以我才敢把这个交给你。”
他又看了眼桌上的《论语》。
“这本书我读了几十年,每次遇到坎儿就翻一翻。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祁天佑默念了一遍。
“你的‘本’是什么?”高育良问他。
祁天佑沉默几秒。“是让政策落地,让人活得有尊严。”
高育良笑了。“好。这就够了。”
他站起身,动作缓慢但稳定。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红皮笔记本,递给祁天佑。
“这是我最后一次批注的会议记录。
里面有我对几个关键政策的看法,还有我没敢公开提的建议。你也拿去。”
祁天佑双手接住。
“从今天起,我不再是你的导师了。”高育良说,“你是独立的决策者。
你可以参考我说的,但不必照搬。错也好,对也好,都是你自己的路。”
祁天佑把笔记本和信封一起放进公文包,拉好拉链。
“老师。”他叫了一声。
“嗯?”
“我会守住这个台。”
高育良看着他,很久没说话。
最后只说了两个字:“去吧。”
祁天佑转身走向门口。手碰到门把手时,听见背后传来一句。
“别忘了,你是从哪里开始的。”
他停了一下,没回头,拉开门走了出去。
走廊灯光亮着,脚步声渐渐远去。
高育良坐回藤椅,拿起那本《论语》,轻轻放在腿上。他的手搭在书页上,指尖微微颤了一下。
祁天佑走出单元楼,风吹在脸上。他站在台阶上,掏出公文包里的信封看了一眼,又塞回去。
远处一辆公交车驶过,喇叭声短促。
他拿出手机,打开飞行模式,重新开机。屏幕亮起的瞬间,一条新消息弹了出来。
发件人未知。
内容只有八个字:
论文来源已追查到汉大。
祁天佑盯着那行字,手指慢慢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