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柯南当奶爸,开局收养琴酒 > 第175章 FBI的注意:赤井秀一的评估

第175章 FBI的注意:赤井秀一的评估(2 / 2)

“卓越的基因遗传基础,顶级的家庭智力环境与知识熏陶。”赤井秀一左手手肘支在桌面上,指关节轻轻抵着下颌,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惯有姿态。“这足以解释他为何能拥有远超常人的逻辑思维基础、广泛的跨学科知识兴趣,以及可能存在的、对人性与戏剧性冲突的早期理解。”

然而,他审视的目光并未停留于此,而是如同精密的手术刀,继续在档案记录的时序线上进行切割和比对。一个清晰的变化节点逐渐浮现:大约从升入高中开始,工藤新一介入案件的频率、案件的复杂程度,尤其是其展现出的破案手法与思维模式,出现了一个堪称“陡峭”的跃升曲线。早期的案件记录中,虽然也能看到其过人的天赋,但更多体现为灵光一现的急智和基于书本知识的推理;而近期的案件,则充满了系统化的现场痕迹分析、严谨的物证链构建意识、对犯罪心理的精准揣摩,甚至隐约带有一丝……针对“反侦察”和“伪装”的破解思路。这不像是一个少年侦探的自然成长,更像是在短时间内,被塞入了一套高度浓缩、极具针对性且偏向实战应用的强化训练体系。

这种蜕变的速度和方向,绝非仅仅依靠阅读父亲的推理小说、参与学校社团活动或者跟随警方顾问学习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更专业、更高效,甚至可能更“非常规”的引导。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自己在FbI学院度过的那段严酷时光——从犯罪现场保护与证据采集的标准流程,到审讯心理学与压力应对;从战术手势配合到高风险环境下的生存技巧……那是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旨在将普通人锻造为合格执法者的成熟体系。紧接着,一段几乎被遗忘的、模糊不清的记忆碎片,从脑海深处浮现上来。

那是在几年前,他还在组织中卧底,追查一个因试图私下贩卖组织情报而被迅速“清理”掉的外围情报贩子时,从其未被完全销毁的加密通讯记录残片中,偶然截获的几段意义不明的代码和短语。经过艰难的破译,那些碎片似乎隐晦地指向了一个位于“夏威夷”的、非官方的“特殊技能提升场所”,以及一个身份成谜、教授内容据说远超常规生存训练范畴的“亚裔指导者”。当时,这条线索因其来源不可靠、信息过于模糊且无法进行交叉验证,被他谨慎地归档,标记为“可信度极低,暂无需跟进”的传闻类信息。

此刻,看着工藤新一档案中那异常“早熟”且高效的破案风格,那段尘封的、关于“夏威夷”和“神秘教官”的模糊记忆,如同深海中悄然浮起的冰山一角,再次撞击着他的思维。

这个名叫工藤新一的少年,是否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间、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渠道,接触过类似的专业化、甚至可能带有“灰色”色彩的技能训练?他如今这般高调而高效的活跃,究竟只是一个天才在优越环境下的自然绽放,还是其背后存在着某种更深层次的、主动的引导或强力的支持系统?

而由此衍生出的、最关键的战略性问题则是:这样一个如同黑夜中骤然升起的信号弹般耀眼、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与警方内部报告里的“高中生侦探”,其存在本身,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吸引到那个始终潜伏在社会阴影最深处、对任何潜在的、不受控制的“变数”都抱有最高级别警惕的“黑衣组织”的审视目光?

如果组织真的注意到了他,他们会如何评估?是将其视为无足轻重、可以忽略的舆论泡沫?是觉得其能力“有趣”而纳入长期观察名单,甚至考虑“招募”或“利用”?还是……会敏锐地感知到某种潜在的、未来可能对组织安全构成威胁的苗头,进而毫不犹豫地启动他们最擅长、也最冷酷无情的“清除”程序?

利弊交织,福祸难测。这个突然闯入视野的少年,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赤井秀一沉吟了足足有一分钟,房间里只有他平稳的呼吸声。最终,他修长而有力的手指重新放回键盘,开始快速而精准地敲击。他在FbI内部那个庞杂的“潜在关联对象观察名单”系统中,创建了一个新的独立条目。观察对象:工藤新一。当前评估威胁\/价值等级,他谨慎地设定为“低级(Low)”。但在至关重要的“备注与分析”栏里,他用极其简洁、客观且专业的语言,写下了自己的初步判断:

“目标:工藤新一,男性,16岁,日本东京帝丹高中二年级学生。”

“初步评估:目标展现出远超其年龄阶段及常规教育背景所能解释的观察力、信息整合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其能力成长轨迹存在非自然加速迹象,高度怀疑曾接受过体系化、高强度且偏向实战应用的非常规思维与技能训练。需关注其能力跃升期前后的具体行踪与社会关系变化。”

“潜在风险\/价值:目标目前行为模式高调,频繁介入警方事务并暴露于公众视野,此行为存在显着引致‘特定危险组织’(指代黑衣组织)注意的可能性。其最终被组织界定义为‘麻烦’、‘资源’或‘威胁’,将直接影响其自身安全及周边环境稳定性。建议:启动最低限度的被动信息监控,重点关注其是否与任何已知或未知的非常规训练渠道存在关联,并留意‘特定危险组织’对其可能产生的任何反应。”

他没有立刻下令进行主动接触或启动更深入的调查程序。在对抗组织这场漫长、黑暗且步步惊心的战争中,任何突然出现的、无法立刻厘清其本质的变量,无论它最终可能演变为意想不到的助力,还是引爆灾难的导火索,都需要被纳入更宏观的战略棋盘上进行考量。在获得更多确凿信息之前,保持距离,静观其变,利用现有的情报流进行被动筛选和评估,是当前最稳妥、也最符合他行事风格的选择。

他关闭了工藤新一的档案窗口,屏幕上重新被那些关于组织活动的、如同破碎镜片般的情报碎片所占据。他深邃的目光越过屏幕,仿佛穿透了墙壁,再次投向那片笼罩在东京乃至更广阔世界之上的、无边无际的黑暗迷雾。他像最富耐心的猎人,调整着呼吸,继续在信息的丛林里,搜寻着下一个可能撕开裂缝、照亮前路的,微弱的曙光。

安全屋内,重归绝对的寂静,只有散热风扇发出微不可闻的低鸣,以及他端起桌上那杯早已冰凉的咖啡时,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的、一声清脆而孤独的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