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定调一锤定音余波荡漾前路仍艰
关键转折,风险印证。
就在调研接近尾声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调研组,也彻底改变了这场博弈的走向!
赵东升之前力主引入、并作为其“创新魄力”重要例证的那个“高回报”项目——一家号称拥有“国际领先技术”、计划在东河投资数十亿建设“新能源材料基地”的“明星企业”——其母公司在南方某省被爆出严重的财务造假丑闻!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涉嫌虚构订单、夸大技术实力,骗取地方政府政策和银行信贷,实际控制人已卷款潜逃,当地政府深陷债务泥潭!
这个消息,通过网络和内部参考迅速传开。
调研组的成员们看到这个消息,无不骇然!他们立刻联想到赵东升在汇报时对该项目的大力推崇和打包票,背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被引入东河,后果不堪设想!
周平副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他立刻召集调研组内部会议,核实消息来源。
在确认消息属实后,他久久沉默不语。
他想起陈临海在汇报和谈话中,一再强调的“风险防控”、“审慎招商”、“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当时觉得或许有些保守,现在看来,这哪里是保守?这分明是极具预见性的风险意识和严谨负责的态度!
他特意找来陈临海,没有绕圈子,直接问道:“临海同志,关于赵东升同志之前提到的那个新能源材料项目,你当时是什么看法?”
陈临海平静地回答:“周主任,当时我建议谨慎。我们对该公司的技术实力和财务状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发现存在一些疑点,而且其投资规模与东河目前的产业基础和承载能力不太匹配。我认为,引入重大项目,必须进行最严格尽调,把风险控制在前面。”
没有一句指责赵东升的话,但每一句都像锤子一样,敲在周平的心上。
两相对比,孰优孰劣,孰对孰错,已然分明!周平看着眼前这位沉稳的常务副区长,目光中第一次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这次意外的“风险印证”,让调研组的结论天平,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
“明星企业”爆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东河区小范围传开。那些曾经被赵东升蓝图所吸引、甚至私下表示过支持的干部,此刻都感到一阵后怕和尴尬,暗自庆幸这个“雷”没有在东河炸响。
赵东升本人得知消息后,如同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脸色惨白,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许久没有出来。他雄心勃勃想要用来证明自己、打击陈临海的“王牌”,转眼间成了印证对方远见和自身冒进的“罪证”,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调研组的考察工作,在经历了这个小插曲后,迅速进入了总结阶段。周平副主任在与李卫国、陈临海、赵东升的最后一次集体沟通中,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而清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