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177章 余波震荡官场人心浮 临危受命砥柱定中流

第177章 余波震荡官场人心浮 临危受命砥柱定中流(2 / 2)

随后,陈临海走上发言席。他依旧穿着那件半旧的夹克,但身姿挺拔,目光沉静而有力地扫过全场。与台下众人的惶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沉稳和定力。

“同志们,”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礼堂,清晰而平稳,“我知道,最近发生的事,让大家感到突然,甚至有些不安。这是正常的反应。”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有力:“但是,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守我们的岗位和职责!东河区的发展,是百万东河人民的发展,不是哪一个人的发展!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不会因为个别人的问题而停滞不前!”

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将这次事件与东河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次事件,恰恰说明,优化政治生态、净化发展环境是多么重要,多么迫切!这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更是我们东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是对企业最好的招商广告,对人才最强的磁石,对群众最负责任的交代!”

接着,他着重强调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在此,我代表区政府郑重声明:第一,全区各项既定工作部署不变,各项目标任务不变!第二,商贸新城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减弱!二期规划、招商引资、企业服务,所有工作必须按计划、甚至加速推进!第三,区政府承诺,对所有守法经营的企业,提供更加高效、更加廉洁、更加贴心的服务!东河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东河的未来前景无比广阔,我们绝不能因为暂时的风雨,就动摇信心,放慢脚步!”

他的讲话,没有空话套话,直面问题,充满自信,传递出强大的稳定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在会场上空的迷雾和惶恐。

台下,许多干部原本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尤其是那些与刘、王牵连不深、一心干事的干部,眼神重新变得明亮和坚定。陈春兰、高博、王建业等核心团队成员,更是挺直了腰板,心中充满了与陈临海共同担当的豪情。

陈临海的这次讲话,迅速通过官方渠道和干部口耳相传,稳住了东河区官场的局面,也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东河,乱不了!东河的发展,停不下!

在消息传开后的几小时内,区委大楼里上演了人生百态。一位平日与王猛走得颇近的局长,魂不守舍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不小心打碎了茶杯;另一位刘国栋提拔的副主任,则悄悄删除了手机和电脑里所有可能与二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和照片;开发区管委会更是人心惶惶,钱卫东的几个亲信手下互相打听,却又不敢多言,气氛诡异。与之相对,许多平时被刘、王势力压制的干部,则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振奋和解气,私下里议论纷纷,认为东河终于盼来了拨云见日的一天。这些细微的波澜,共同构成了风暴之下最真实的人心浮世绘。

在干部大会前,李卫国与陈临海进行了一次更深度的沟通。李卫国坦诚地说:“临海,主持区委工作,压力巨大,千头万绪。稳定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我打算尽快找一些关键部门的负责同志谈话,稳定军心。同时,纪委那边(区纪委),也需要立刻行动起来,配合上级专案组,同时抓好我们自身的廉政警示教育。”

陈临海表示完全支持:“李书记,您放心。政府这边,我立刻梳理手头工作,确保各项经济指标不受影响。我会重点盯住商贸新城的商户稳定和招商进展,绝不让来之不易的局面受到影响。

我们随时保持沟通。”两人明确了“李主内(稳定、党务)、陈主外(经济、发展)”的临时分工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合力。

陈临海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会后,各部门的工作秩序明显恢复正常,那种无所适从的恐慌情绪得到了有效遏制。

他的讲话内容也被田娇娇敏锐地捕捉到,她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省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东河骤雨初歇,发展航向不改》的短评,高度评价了东河区在突发情况下表现出的政治定力和发展决心,进一步引导了积极的舆论导向。

与此同时,之前一些因刘、王事件而对东河投资产生观望情绪的企业,在了解到陈临海的明确表态和区里的稳定局面后,也重新坚定了信心,项目洽谈和落地进程得以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