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避实就虚择险处四两巧力拨千斤
有了赵文豪这个可靠的“眼睛”和“耳朵”,陈临海不再是那个被困在信息孤岛上的盲人。他并没有急于动作,而是更加沉静地观察,如同潜伏在草丛中的猎豹,耐心等待着最佳出击时机。
赵文豪虽然职位不高,但在办公室内部,却能接触到许多流转的文件和听到一些私下议论。他忠实执行陈临海的指示,将每日接收到的文件细心分类,哪些是程序性的“垃圾文件”,哪些可能隐含重要信息,他都一一标注。同时,他也将听到的关于几位局长动向、张志鹏与哪些人往来密切等碎片信息,择机向陈临海汇报。
陈临海的笔记本上,线索愈发清晰。东河区的核心矛盾,无疑集中在“东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问题和“东河实业集团”的庞杂关系网上。但这二者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站着的是以刘国栋为首的本土实力派和已调离但余威犹存的钱卫东势力。以他目前被架空的处境,直接冲击这里,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需要一个更巧妙的切入点。这个点必须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在他的明确分管职责范围内,名正言顺;第二,事情本身具有足够的重要性或敏感性,能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触动某些人的神经;第三,最好是能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侧面,撕开一道口子,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份由应急管理局报送的、关于“河畔花园”安置房项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报告上。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住建局一份关于该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存在部分缺失,需补充完善”的存档记录。
安全生产,是悬在每一位地方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任何人都无法公开反对的政治正确。以此为名,行使分管领导的督查职责,天经地义。而“河畔花园”项目的承建商,正是那个在青峰市就曾出现过、与张志鹏关系匪浅的“宏运建筑有限公司”。
“就是它了。”陈临海用红笔在“河畔花园”和“宏运建筑”上重重圈了起来。他要借“安全生产”这柄尚方宝剑,去敲打“宏运建筑”这块石头,听听其背后会发出怎样的回响。
他没有选择常规的、容易被张志鹏过滤掉的发文形式,也没有召开可能流于形式的会议。他采取了更直接、更不容回避的方式。
这天上午,他直接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了应急管理局局长马胜利的电话。
“马局长,我是陈临海。”
电话那头的马胜利显然有些猝不及防,声音带着一丝紧张:“陈……陈区长!您好!”
“马局长,我仔细看了你们报上来的安全隐患台账,‘河畔花园’项目的隐患等级很高,涉及大量回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性质严重,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陈临海开门见山,语气严肃,不容置疑,“我决定,今天下午就亲自去‘河畔花园’项目现场进行督查。你准备一下,通知住建局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项目甲方(街道或平台公司)、施工方‘宏运建筑’的负责人,下午两点,在项目现场集合。”
他没有给马胜利任何商量、拖延或者请示汇报的余地,直接下达了指令,并且点明要“亲自带队”,点名要“宏运建筑”负责人到场。
马胜利在电话那头明显噎住了,半晌才支吾道:“陈区长,这……这么急吗?‘河畔花园’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是不是先跟李区长或者……或者跟区委办那边通个气,稳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