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62章 余波未了(下)

第62章 余波未了(下)(1 / 2)

门轻轻关上,办公室内恢复了安静,但空气仿佛凝滞了几分。

宋敬坤放下茶杯,看向陈临海:“听到了?这就是你要面对的局面。你怎么想?”

陈临海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他知道,这是宋敬坤在考校他。他沉吟片刻,谨慎开口:“省长,我认为,事实就是事实。瞒报就是瞒报,关联就是关联。如果按照赵秘书的意见修改,这份报告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警示作用和调查基础,也无法向那些被困井下的矿工交代。但是……”

他顿了顿,迎上宋敬坤的目光,“我也明白,直接顶回去,并非上策。这会激化矛盾,可能让后续调查遇到更大阻力。”

“所以?”宋敬坤追问。

“所以,我认为应该坚持核心事实,但在具体表述上,可以参照您的指示,更讲究‘策略’和‘火候’。”陈临海思路清晰起来,“比如,‘恶意瞒报’可以改为‘涉嫌组织瞒报’,既点明性质,又留有余地,符合司法用语习惯。对志宏集团的描述,可以更侧重于其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上的缺失,与其股权结构并重呈现,让事实说话。”

宋敬坤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赞许。他没有立刻评价,而是拿起笔,在报告扉页上快速写了几个字,然后递给陈临海:“按你的思路,结合我刚才提的‘策略’,去修改。下午我要看到一份既坚持原则,又能堵住某些人嘴巴的报告。”

陈临海双手接过报告,只见宋敬坤在“初步调查报告”几个字

心中豁然开朗。宋敬坤是要他,立足事实,讲究方法。

“是,省长,我明白了。”陈临海郑重点头。

拿着报告回到自己的小办公室,陈临海没有立刻动笔。他先给自己泡了杯浓茶,然后坐在电脑前,将赵志宏的那些“意见”和自己刚才的思路,以及宋敬坤那个“实”字,反复在脑中咀嚼。

他知道,这份报告的修改,不仅仅是一次文字工作,更是一次微妙的博弈。他既要守住底线,维护宋敬坤的立场和事故调查的严肃性,又要避免过早地、赤裸裸地成为李宁国、赵志宏一系的眼中钉,给宋敬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在钢丝上行走的感觉,让他感到压力,同时也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回想起外公陈志远的话——“为生民立命,在省里是定政策、把方向”。而现在,他正在参与的,就是“定方向”的前哨战。一份报告,可能决定后续是彻底清查、以儆效尤,还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整个上午,陈临海都沉浸在报告的修改中。他字斟句酌,每一个用词都反复推敲,引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力求精准,让任何试图挑刺的人都难以找到破绽。他将“瞒报”的表述调整得更加严谨,将志宏集团的问题嵌入到更宏观的监管背景中,通篇报告读下来,事实清晰,逻辑严密,但尖锐的棱角被巧妙地包裹了起来,显得更加厚重和有力量。

中午,他只在食堂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在核对事故善后赔偿资料时,他目光一凝,停留在一笔由市财政先行垫付、专项用于遇险矿工补偿款的拨付记录上。凭着他过往在基层处理资金项目的经验,以及那份超越常人的敏锐,他发现这笔款的拨付流程和最终落实到矿工手上的明细,在时间节点和金额上,存在一丝极其细微的、不合常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