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宿舍的灯光下,陈临海斟酌良久,开始撰写一封看似寻常的工作汇报邮件:
主题:关于新枣镇历史档案整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情况及思考
周区长您好:
冒昧打扰。遵照您的指示,我在整理镇历史档案过程中,注重学习思考,以期更好地理解镇情。近期在梳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镇办企业改制材料时,发现原镇编织厂的部分资产处置案例,其操作流程和定价依据与现行法规及市场原则存在较大差异,个别案例甚至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权益问题。(此处隐去具体细节,但点明性质和领域)
我认为,深入剖析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不仅有助于厘清资产底数,或许也能为当前规范集体资产管理、防范类似风险提供一些借鉴。(拔高立意,表明是为工作思考,而非个人告状)
因涉及历史久远、情况复杂,我初步整理了一些材料梗概和疑问点(见附件加密压缩包,密码为您办公室电话后六位)。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有偏差,恳请区长在百忙之中能否拨冗指点一二?(姿态谦逊,请求指导,实则递交材料)
此致敬礼!
陈临海
附件里,是他精心准备的证据摘要、关键文件照片和对比分析图,所有内容都指向事实,但没有任何直接指控李伟的词语,全部用“经手人”、“关联方”等中性词汇替代。
点击“发送”按钮的瞬间,陈临海的心脏怦怦直跳。他知道,这把剑,已经掷出去了。接下来,就看周区长如何接招。
就在同一时间,李伟突然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他的直觉告诉他,有一些事情正在悄然发生,而这些事情可能与他所关注的事情有关。
于是,李伟开始频繁地“无意间”在档案室附近溜达,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暗中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几次趁着陈临海不注意,悄悄走进档案室,然后装作随意地与陈临海闲聊,旁敲侧击地询问他是否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老黄历。
然而,每次李伟这样问的时候,陈临海总是用一种冷漠而敷衍的态度回答他,说那些都是些陈旧的往事,枯燥乏味得很,没什么特别的。
尽管陈临海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但李伟的疑心却并没有因此而消除。相反,他觉得陈临海这种过分平静的态度有些奇怪,好像是在刻意掩饰什么。
李伟开始对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产生了更多的怀疑。他暗自思忖着,这个陈临海究竟在隐瞒什么呢?为什么他对那些老黄历如此不感兴趣?难道他真的只是觉得这些东西无聊吗?还是说,他其实在暗中谋划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伟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蒙在鼓里的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这种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同时也让他对陈临海的行为更加关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