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号的傍晚,夕阳把三号码头的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海风比白天更烈,卷着海浪拍在岸边的声音,像谁在远处敲鼓。
老吴带着二十多个人在码头附近的仓库里开最后一次部署会,墙上挂着放大的码头地图,b721集装箱的位置被红笔圈成了实心点,旁边用小字标着“拆弹点”“埋伏位”“堵截口”。
拆弹专家李工手里拿着个简易的炸弹模型,正给大家演示:“这玩意儿就像带引线的炮仗,不过里面的线更复杂——周小姐说的没错,红蓝两根是主线,黄线是陷阱,碰黄线就会立刻引爆,剪红线还是蓝线,得看里面的电路板,我到时候会用检测仪先测,你们别慌。”
陈默靠在墙角,手里攥着对讲机,耳朵听着部署,眼睛却盯着窗外——天慢慢黑下来,码头的吊机像没睡醒的巨人,杵在那儿一动不动,只有顶上的红灯一闪一闪的,像在眨眼睛。
老郑站在他旁边,手里捏着张照片,是刀疤的正面照,照片上的人嘴角有道斜疤,眼神狠得像要吃人:“刀疤左手少根小指,走路有点跛,是上次跟人抢地盘被砍的,你们认人的时候多注意这两点。”
“都记清楚了?”老吴拍了拍手,把地图卷起来,“一组跟李工去b721附近埋伏,等刀疤的人开始装货,就先控制外围;二组守在三号泊位的出口,别让白色货船(画海鸥的)跑了;三组跟我和陈默,盯着刀疤本人,他一露面就动手,别让他靠近炸弹!现在分头行动,用对讲机保持联系,暗号‘月蚀’。”
所有人都换上了深色的衣服,揣着手电筒和手铐,悄悄往码头摸去。陈默和老吴、老赵一组,躲在离b721五十米远的一堆空集装箱后面,集装箱上锈迹斑斑,摸上去冰凉。
海风灌进集装箱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有人在哭,听得人心里发毛。陈默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八点五十,离月蚀还有四十分钟,天上的月亮已经出来了,只是还没开始缺角。
“小李,看到货船了吗?”老吴对着对讲机低声问,负责盯泊位的小李回复:“看到了,在远处的海面上飘着,没靠过来,像是在等信号。”
陈默往泊位方向看,果然能看到个模糊的白色影子,像块浮在海上的泡沫。
九点十分,对讲机里传来一组的声音:“有三个人往b721走,拎着黑色袋子,像是刀疤的手下!”
陈默赶紧扒着集装箱缝往外看,三个穿黑夹克的男人,正弯腰往b721搬袋子,袋子沉甸甸的,放在地上时发出“咚”的闷响——里面肯定是黑钱。但没看到刀疤本人。
“刀疤还没露面,别轻举妄动。”老吴按住想冲出去的老赵,“他肯定在后面盯着,等确认安全了才会出来。”
果然,过了五分钟,一个戴黑色帽子的男人从集装箱后面绕出来,走路一跛一跛的,左手插在口袋里,嘴角的刀疤在手电筒的光下看得清清楚楚——是刀疤!
刀疤走到b721门口,敲了敲门,里面的人打开门,他弯腰进去,大概两分钟后出来,手里多了个黑色的盒子,揣进了怀里——陈默心里一紧,那肯定是炸弹的遥控器!“行动!”老吴低喝一声,率先冲了出去,手里的手电筒照向刀疤的脸:“刀疤!不许动!”
刀疤的反应很快,转身就想跑,他的三个手下也掏出钢管,朝着冲过来的人挥过去。老赵扑上去抱住一个手下的腰,两人滚在地上,钢管“哐当”掉在地上;另一个手下想绕到后面偷袭老吴,陈默冲过去,一脚踹在他膝盖上,那人“扑通”跪下,陈默趁机把手铐铐在他手上。
就在这时,刀疤已经跑到了泊位边,白色货船正在慢慢靠过来,船上的人扔下来一根绳子,刀疤伸手想抓。
陈默心里急了,拔腿就追,眼看刀疤要爬上船,突然一个白色的身影从旁边窜出来,一脚踹在刀疤的腰上——是周若雪!她穿着件白色的风衣,手里拿着根甩棍,眼神冷得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