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龙庭风雨(1 / 2)

帝都巍峨的城门在望,但通往城门的官道两侧,气氛却肃杀异常。并非迎接亲王的仪仗,而是两队盔明甲亮的禁军,刀出鞘,箭上弦,为首的将领面无表情,手持一卷黄绫。

“奉陛下口谕,靖亲王萧逐渊、民女谢清晏,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

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过往百姓纷纷避让,噤若寒蝉。

萧逐渊端坐马上,风尘仆仆却难掩一身凛冽之气。他目光扫过那森严的军阵,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血路归来的消息早已传遍,皇帝此刻召见,是问罪?是试探?还是……他也感受到了那迫近的危机?

“臣,领旨。”萧逐渊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他侧首看向身旁马车中的谢清晏,两人目光交汇,无需言语,便知前路艰险,唯有并肩同行。

谢清晏微微颔首,指尖在袖中轻轻拂过那块相柳碎片。碎片传来一阵细微的悸动,并非之前的狂暴,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嘲讽的冰冷,仿佛在嘲笑这凡尘权力场的可笑争斗。她体内感悟到的那丝昆吾封禁韵律缓缓流转,如同深潭下的暗流,蓄势待发。

皇宫,紫宸殿。

气氛比宫门外更加凝重。龙椅上的皇帝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显然大病未愈,全靠荣懿太后在一旁坐镇,才勉强支撑着朝局。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目光各异,有担忧,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萧逐渊与谢清晏步入大殿,瞬间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

“臣(民女)参见陛下,太后。”二人依礼参拜。

皇帝浑浊的目光在萧逐渊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复杂的审视,最终落在谢清晏身上,声音虚弱却带着压力:“谢清晏,你擅离京城,远赴西域,搅动风云,更与江湖势力过从甚密,引得朝野非议,你可知罪?”

未等谢清晏回答,礼部尚书赵文渊便一步踏出,手持玉笏,义正辞严:“陛下!太后!靖亲王与谢氏此行,非但无功,反而有过!西域局势因他们而更加混乱,沿途更擅动刀兵,杀戮过甚,有损天朝仁德!谢氏以妖法蛊惑人心,聚敛钱财,更与漕帮此等江湖草莽结盟,其心叵测!臣恳请陛下,严惩此二人,以正朝纲!”

他一开口,立刻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言辞激烈,仿佛萧逐渊与谢清晏是祸国殃民的元凶。

萧逐渊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看着赵文渊表演。谢清晏则微微抬眸,目光清冽如泉,扫过那些弹劾的官员,并未急于辩解。

就在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荣懿太后缓缓睁开眼,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哀家听闻,西域有邪教‘玄蛇’及其背后的‘暗眸’组织,意图不轨,更欲炼制名为‘兵主’的灭世凶器。靖亲王与谢姑娘此行,乃是受哀家密旨,前往查探并阻止此事。赵尚书,你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定罪,莫非是觉得,任由那‘兵主’现世,荼毒苍生,才符合朝廷仁德?”

太后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就连龙椅上的皇帝也微微睁大了眼睛。

赵文渊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太后会直接抛出“暗眸”与“兵主”,他强自镇定:“太后明鉴,此等骇人听闻之事,需有真凭实据……”

“证据?”萧逐渊终于开口,声音如同寒冰碰撞,“本王这一身风尘,沿途数百刺客杀手的尸骸,以及……”他目光如利剑般射向赵文渊,“赵尚书府上近日频繁出入的那些‘灰衣客’,算不算证据?”

赵文渊浑身一震,脸色瞬间煞白:“王爷休得血口喷人!”

“是否血口喷人,一查便知。”萧逐渊不再看他,转向皇帝与太后,拱手道,“父皇,太后娘娘,‘暗眸’组织盘根错节,其‘兵主’计划已近完成,地点极可能就在京城左近!儿臣恳请,即刻封锁京城,严查各可疑之处,尤其是……与某些朝廷重臣有关的产业、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