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容朕再思量……”他最终只能吐出这句拖延之词,退朝的钟声在压抑的气氛中敲响。
**与此同时,京城西市,一家名为“汇通”的银楼悄然开业。**
没有张灯结彩,没有锣鼓喧天,只有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沉稳而内敛。然而,开业当日,往来之人却络绎不绝,且身份各异。有看似普通的行商脚夫,有精干利落的护卫,也有江南口音的富贾,甚至还有一些气息沉稳、眼神锐利的江湖人士。
银楼后院雅室,谢清晏与沈知微对坐。沈知微依旧是那副温婉从容的模样,但眼神中多了几分商海沉浮历练出的精明。
“沈姐姐,‘飞票’试行如何?”谢清晏问道,声音平静无波。
“一切顺利。”沈知微微微一笑,取出一张制作精巧的桑皮纸票据,上面印着复杂的暗纹和独特的编号,“凭此‘飞票’,可在我们设于北境、江南、西南的十八处分号,无条件兑取等额现银。首批客户,按妹妹吩咐,主要面向‘靖王暗卫’以及我沈家往来密切的船帮商队。资金流通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
这“汇通银楼”,便是谢清晏“神启”后知识与现实结合的又一产物。她借鉴了后世银票汇兑的理念,依托沈家遍布全国的商路网络和信誉,加上萧逐渊暗中控制的运输渠道和武力保障,构建起一个隐秘而高效的金融与情报网络。黑道白道,皆因利益与信誉被捆绑其上,使得这座银楼成为他们庞大联盟资金调度与信息传递的隐秘枢纽。
“北境战事再起,粮草、军械、抚恤,皆需巨量银钱流动,‘飞票’正当其时。”谢清晏指尖轻轻点在那张飞票上,“接下来,我们要让这‘汇通’二字,成为天下商旅信赖的符号。”
她抬眼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屋宇,落在了那座正陷入激烈博弈的皇城。
**当夜,靖亲王府,书房。**
萧逐渊听完谢清晏关于宫中见闻及朝堂争辩的叙述,神色冷峻。他摊开北境舆图,手指点在雁回关的位置。
“赵老将军重伤,军心必然动摇。戎族此番来势汹汹,意在速战速决,打破边境僵局。”他沉声道,声音中带着久违的沙场戾气,“朝廷若再犹豫不决,雁回关一破,北境门户洞开,再想挽回,代价巨大。”
谢清晏将一张“汇通银楼”的最高权限凭信放在桌上:“银楼已成,首批资金可通过暗线即刻调往北境,先行采购急需药材与御寒之物。另外,‘双塾’中精于算学、格物之学子,已秘密组织起来,可随时协助处理后勤账目,分析军情数据。”
萧逐渊看着她,烛光下,她容颜依旧绝美,但那双眼眸中的疏离感,以及行事手段愈发的老练宏大,让他心中时常泛起一种难以把握的怅然。西域地宫她青丝成雪的一幕,以及昆吾生命之泉中她重生后截然不同的气息,都成了他心底无法磨灭的烙印。
“陛下仍在犹豫。”萧逐渊道,“太子一党不会轻易放手兵权。”
“他会答应的。”谢清晏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北境烽火,朝堂压力,还有……”她顿了顿,“德妃的‘药’。陛下的身体和精神,撑不了多久。他需要一个能快速稳定局面的将军,哪怕心存猜忌。这是阳谋,他别无选择。”
她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那轮清冷的明月:“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他‘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并且,确保这支即将奔赴北境的大军,它的血脉——资金、情报、乃至部分人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萧逐渊走到她身后,强大的气息带着一丝苏醒后的凛冽:“本王已联络旧部,他们早已枕戈待旦。只待圣旨一下……”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心腹暗卫低沉而急促的声音:“王爷,宫中密报!”
萧逐渊与谢清晏对视一眼。
暗卫推门而入,低声道:“陛下……方才在寝宫昏厥!虽已醒来,但精神愈发不济。荣懿太后已亲自前往紫宸殿……朝中几位重臣也被紧急召入宫中!”
谢清晏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风,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