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美人谋:锦瑟映江山 > 第79章 北境僵局·京华暗谋

第79章 北境僵局·京华暗谋(1 / 2)

北境的战报如同秋日的阴云,持续不断地飘向京城,却难得见一丝晴光。镇国公赵擎确如预期,以其老练沉稳的风格,依托云州坚城与险要地势,构筑起了一道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戎族骑兵数次冲击,皆被凭借工事与弓弩击退,未能越雷池一步。

然而,也仅止于此。

戎族似乎也无意强攻,转而利用其骑兵的机动优势,不断袭扰粮道,打击小股巡逻部队,蚕食周边村落。赵擎用兵持重,不愿分兵冒险,只严守关隘。战事就此陷入了令人焦灼的僵持。

僵持,意味着巨大的消耗。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每日钱粮如流水般支出,加之冬季将至,御寒物资的需求更是紧迫。户部先前便以国库空虚为由主和,如今战事不顺,消耗日巨,质疑赵擎“畏战”、“贻误战机”的声音开始在朝堂上下悄然蔓延。

“陛下,北境战事已两月有余,耗银数百万两,却未见尺寸之功!长此以往,国库如何支撑?臣恐未待戎族退兵,我大靖自身先被拖垮啊!”朝堂上,又有官员旧调重弹。

皇帝看着案头堆积的请求增拨粮饷的奏章,眉头紧锁。他对赵擎的能力是信任的,但眼下的局面,确实非他所愿。胜利的曙光似乎遥遥无期,而朝廷内部的压力却在与日俱增。

北境的僵局,仿佛为京华某些暗处的势力提供了活动的屏障。

德妃所在的长春宫,近日似乎格外“忙碌”。借着北境战事吸引朝堂大部分注意力,一些隐秘的动作在加速进行。

首先发难的,是谢清晏大力推行的“双塾”。几名御史上书,弹劾“双塾”“混淆阴阳”、“败坏士林风气”,更有甚者,捕风捉影地污蔑其中有“聚众论政”、“非议朝局”之行。虽未明指谢清晏,但矛头所向,清晰无比。

几乎同时,江南沈家也接连遭遇麻烦。几家与沈家有竞争关系的商号突然联手压价,官府对沈家名下店铺、船队的盘查也骤然变得频繁而苛刻,甚至有几船紧要货物被以“涉嫌违规”为由扣留,造成不少损失。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有官面上的力量在推动。

“德妃的手,伸得果然够长。”靖亲王府书房内,谢清晏看着沈知微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急信,神色平静。她早已预料到改革会触动保守势力的利益,沈家与她绑定的行为更会引来报复。

“她这是想断你臂膀,乱你阵脚。”萧逐渊伤势稍有好转,但脸色依旧不佳,他放下手中关于北境僵局的军报,眸色冷冽,“双塾之事,我可联络几位清流翰林出面辩驳,维系其名。但沈家商路关乎北境后勤暗线,不容有失。”

“不必劳烦王爷联络翰林。”谢清晏淡淡道,“双塾立足‘为国育才’,光明正大,些许非议,动摇不了根本。至于沈家之困……”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或许,这正是我们将其产业进一步转入‘水下’,并构建更独立体系的契机。”

数日后,一件在京城并未引起太大轰动,却在底层与商界掀起波澜的事情发生了。经京兆尹府核准,以一名叫苏月见的孤女为首的三十名女子,依据大雍律中关于“户绝之家,女子可立户承产”以及“匠籍商户自理营生”的条款,成功分立“女户”,正式接管了位于京郊、原属于揽月商行名下的三座大型织坊,以及两条短途漕运线路的管理与经营权!

此举看似只是普通的产业过户,实则钻了律例的空子,巧妙地规避了“女子不得独立经商”的世俗限制。这些女子,多是谢清晏从“双塾”中选拔或救助的孤女、寡妇,她们以“女户”之身,组成了一支完全由女子掌控、运作的商团,直接听命于谢清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