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寂静中,一串人工卫星正在被逐个释放。
它们外形修长,闪烁着银白光泽,宛如一列无声的星际列车,
在地月之间铺开了璀璨的轨迹——
这,就是“中继带智能工厂群”。
它们将成为整个人类史上第一条漂浮在宇宙间的工业长廊。
指挥中心内。
伍思辰双手背在身后,注视着那片渐渐点亮的虚空。
在他面前的全息屏幕上,十二颗主控工厂卫星的轨迹已经绘制成环。
“报告,‘天工一号’轨道稳定,进入自主作业模式。”
“‘天工二号’到‘天工五号’完成接力节点部署。”
“AI主控系统在线,全部确认反馈信号。”
科研总监白启明声音颤抖:“报告指挥长——
整个中继带系统已全面联网,AI核心‘玲珑’开始分布式运算。”
一瞬间,屏幕上浮现出海量数据流,
每一串数字都在自我更新、自我修正,像是有生命的光。
“启用AI全权生产。”
伍思辰沉声下令。
巨幕上,“天工”系列工厂卫星启动。
舱门打开,机械臂伸展,光束焊接线闪烁出冷冽的弧光。
每个卫星工厂都在独立完成不同的任务——
“天工一号”打造星舰主框架;
“天工三号”制造反应堆舱体;
“天工六号”组装聚变喷口;
“天工九号”进行磁场护盾测试。
所有动作精准无比,
在真空中无声,却比任何工厂更有秩序与节奏。
那一刻,整个地月空间成了一座无声的钢铁交响乐团。
控制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
有年轻科研员激动得拍桌子:“天啊……它们在自动造引擎!AI真的自己在工作!”
另一位工程师几乎红了眼:“我们……我们真的把工业文明搬进了宇宙!”
老教授哽咽着说:“这就是新的长城。
它不是为了抵御外敌,而是为了人类跨出母星。”
伍思辰注视着那片光带,神色平静却深沉。
“过去,我们把机器送上太空。
现在,我们让太空成为机器的家。”
几个小时后,消息发布。
【大夏宣布:“地月中继带智能工厂群”正式启用!】
【AI自主制造引擎、外壳、反应堆模块!】
【人类首次在太空实现完整工业闭环!】
新闻视频一出,全网炸裂。
网友刷屏狂欢:
“别人AI画图,我们AI造飞船!”
“地球上是工厂,太空里是生产线!”
“人类工业链,第一次脱离地表引力!”
“这才叫‘智能制造’——智能到离谱!”
梗图疯狂涌现——
一个版本是:
一只戴着安全帽的AI机械臂在太空焊接星舰,
背景是地球与月亮,配文:
“我不是机器人,我是太空工人。”
另一张更夸张:
伍思辰被画成“星际总包工头”,
手里拿着激光扳手,指挥一列AI工厂在星空作业。
【加班到银河尽头!】
在指挥大厅的观景窗外,
无数工厂卫星闪烁着光。
那一圈光芒,在太空中连成了缓缓旋转的带,
每一个点,都是一座无人工厂在工作。
“地球设计,月球供应,AI制造——”
伍思辰语气坚定,
“这三者结合,就是文明跃迁的根。”
那一夜,所有科研团队都难以入眠。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实验,
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二次诞生。
此刻,整个人类第一次拥有了不依附行星的生产体系。
而大夏,站在了这场新时代的中心。
华盛顿时间清晨六点,国家安全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