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嘴唇发抖:“不仅是剧院……还有学校、图书馆、全息讲堂。他们在轨道上复制了人类的文化空间。”
国防部长咆哮:“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以为他们只是为了生存,结果他们在建设一个完整的文明!我们拼命保持军力优势,他们却在星空里给孩子讲故事、让百姓看戏!”
战情室陷入死寂,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这不是科技的胜负,而是文明层次的断代。
伦敦,英国议会。
议员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屏幕,演出结束时,漂浮的观众席上响起掌声与笑声。
“太空学校……太空图书馆……这意味着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是‘轨道公民’!”
“我们还在争论教育经费,而他们已经在太空里培养下一代!”
“这才是文明的真正跃迁!”
有议员愤怒地大喊:“这不再是国与国的差距,而是物种层次的差距!他们让孩子的第一课就在星空,而我们的孩子只能仰望!”
首相额头青筋暴跳,声音低沉:“我们的议会已经没有资格和他们谈未来了……我们还困在地球,而他们已经在星辰中书写诗篇。”
巴黎,欧盟航天局。
大厅死一般的寂静。
投影墙上,播出的是轨道学校课堂。孩子们在全息模拟下“参观”火星沙漠、木星大红斑,甚至在虚拟银河中“旅行”。
法国科学家喃喃:“这是地球永远无法提供的课堂体验。”
德国学者脸色苍白,声音哽咽:“我们讨论了几十年的‘教育公平’,他们已经把宇宙当成教室。我们的下一代注定被淘汰。”
整座航天局一片死寂,仿佛灵魂被抽走。
东京,首相官邸。
当画面切到透明观景舱,数十名科研人员与航天员围坐在舷窗前,静静地凝望着地球时,整个会议室彻底哗然。
“他们……居然能在太空里休闲,像旅游一样看地球?”
“而我们,还在为地球轨道飞行的成本焦头烂额!”
“这不是差距,这是文明鸿沟!”
首相的手颤抖着,眼神涣散:“这才是最致命的打击……我们还把太空当作危险区,他们已经当作生活区。”
一名官员低声说:“未来的年轻人会选择哪里?地球,还是轨道?”
整个会议室陷入窒息的沉默。
纽约,华尔街。
财经频道的女主播语气颤抖:“大夏宣布观景与文化区落成,包括剧院、学校、图书馆、虚拟家园……专家称这意味着他们在太空的居住不再是实验,而是生活。”
股市瞬间血崩,旅游、教育、文化产业股大跌,资本家们彻底崩溃。
“完了!他们甚至把文化搬上了轨道!”
“以后旅游业不再是迪士尼,而是轨道观景!”
“教育产业?未来的顶尖学生会在太空里学习,而不是在地球!”
有人当场崩溃大哭,有人抱头怒吼:“这是文明的迁徙!我们彻底失去了未来!”
这一夜,整个西方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与绝望。
他们终于意识到:
大夏的轨道居住站,不仅是实验室和防御堡垒,更是剧院、学校和图书馆,是文明的缩影。
这意味着未来几代人将以“星辰”为起点,而他们,却只能困守在地球的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