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二年十二月的建康,连日的阴雨让整座城池笼罩在压抑的阴霾中。当滑台失守、守将王景度战死的消息随着驿马的蹄声传入京城时,这座往日里因帝王荒唐而喧嚣的都城,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与恐慌。
消息最先传到兵部衙署,兵部尚书看完急报后,手中的毛笔“啪嗒”一声掉在案上,脸色瞬间惨白。他顾不上整理散落的文书,跌跌撞撞地冲出衙署,朝着太极殿的方向狂奔,口中不停念叨:“滑台丢了……滑台丢了……北魏要打过来了!”沿途的官员听闻这话,无不惊骇失色——他们深知滑台的战略意义,这座城池一旦失守,淮北平原便无险可守,北魏铁骑只需数日便可兵临建康城下。
很快,消息传遍了整个朝堂。往日里因刘义符怠政而死气沉沉的太极殿外,此刻挤满了神色凝重的大臣。老臣王弘拄着拐杖,气得浑身发抖:“先帝当年浴血奋战,才打下这片江山,如今却因陛下荒唐,丢了边境重镇,枉死了无数将士!”吏部尚书则忧心忡忡地说:“滑台失守,民心必乱,若陛下再不振作,恐怕会有更大的祸事!”不仅朝臣们恐慌,百姓们也得知了消息,建康城的街头巷尾,百姓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有的担忧北魏军队南下,有的则对刘义符的昏庸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逃离京城。
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大臣们再也无法忍受刘义符的荒唐行径。徐羡之、傅亮虽曾与刘义符同流合污,此刻也深知王朝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便联合朝中三十余位大臣,共同起草了一份奏章。奏章中,大臣们言辞恳切地写道:“滑台失守,边境告急,民心惶惶,国家危在旦夕。恳请陛下摒弃玩乐,振作精神,整顿朝政,选拔良将,派遣大军收复失地,以慰先帝在天之灵,以安天下百姓之心。”写完后,三十余位大臣依次在奏章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都透着沉重的期盼与决绝。
次日清晨,大臣们手持联名奏章,早早地聚集在太极殿外,请求面见刘义符。可直到巳时,刘义符才懒洋洋地从后宫赶来,他身着宽松的便服,头发凌乱,脸上还带着宿醉的痕迹,显然对滑台失守的消息毫不在意。当徐羡之上前,将联名奏章呈到他面前时,刘义符只是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便皱起了眉头。
待他粗略看完奏章,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将奏章摔在地上,厉声喝道:“放肆!你们竟敢如此对朕说话!不过是丢了一座城池,用得着如此小题大做吗?朕玩乐与否,轮得到你们来管?”说着,他弯下腰,捡起奏章,双手用力一撕,将奏章撕成了碎片。纸屑纷飞,落在大臣们的朝服上,如同一片片冰冷的雪花,刺痛了他们的心。
徐羡之见状,连忙上前劝谏:“陛下,如今国家危在旦夕,臣等并非有意冒犯,只是恳请陛下以国事为重……”话未说完,便被刘义符打断:“闭嘴!你们这些老东西,整天就知道唠叨,朕看你们是活腻了!”他指着殿外,对着侍卫高声下令:“来人!将这些联名上奏的大臣们全部赶出皇宫,若再敢前来烦扰,一律重打三十大板!”
侍卫们不敢违抗,立刻上前,将大臣们往殿外推搡。老臣王弘年事已高,被侍卫推得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他看着刘义符,眼中满是失望与悲愤,大声说道:“陛下!你如此昏庸,迟早会断送先帝打下的江山!”刘义符闻言,更是怒不可遏,下令道:“将他拖出去,罚俸半年!”其他大臣也纷纷高声劝谏,可刘义符却充耳不闻,转身回到后宫,继续与戏子们嬉闹。
大臣们被赶出皇宫后,站在宫门外,看着紧闭的宫门,心中满是绝望。徐羡之叹息道:“陛下如此冥顽不灵,看来我们只能另想办法了。”傅亮也沉声道:“为了大宋的江山,我们不能再任由陛下胡作非为了。”此时的他们,心中已萌生了推翻刘义符统治的念头。
而宫中的刘义符,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玩乐世界里。他不知道,自己撕毁的不仅是一份奏章,更是大臣们最后的希望;他赶走的不仅是一群大臣,更是王朝最后的支柱。滑台失守后的朝野震动,本是他挽回民心、整顿朝政的最后机会,可他却用自己的蛮横与昏庸,将这最后的机会彻底葬送。一场旨在推翻他统治的政变,已在大臣们的绝望与愤怒中,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