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光复得喜庆还未散去,山东军区司令部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刘川将一份刚拟定的计划书凡在桌上,目光扫过聂政委、韩楚、许友和王安:“青岛拿下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屁股还没坐稳,四周还有鬼子伪军的残渣瞧着咱们,济南到青岛这条线不打通,不扎牢,青岛就是个孤岛,睡觉都不踏实,”
聂政委点头补充道:“司令员说得对,必须尽快打通并巩固济青走廊,将鲁中、鲁西南、胶东根据地连成一片,这样青岛的战略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同时,青岛自身的恢复建设也要抓紧,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宝贵基地。”
刘川看向许友和韩楚:“老许,老韩,扫清济青沿线据点,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许友,你负责从青岛向西,沿胶济铁路北侧,扫平即墨、蓝村、胶州以北地区的所有日伪据点,重点是那些卡在要道上的镇子和炮楼,韩楚,你负责南线,从青岛出发,经城阳、高密、安丘方向,向济南方向挤压,把鬼子伪军残留的钉子全给我拔了,动作要快,打法要活,既要消灭敌人,又要尽量减少我们和老百姓的损失,”
许友摩拳擦掌:“司令员放心,我正好活动活动,保证把北线给你扫得干干净净,让咱们的政令畅通无阻,”
韩楚则一如既往的冷静,他走到地图前:“司令员,政委。南线地形复杂,丘陵河道较多,鬼子伪军据点虽多但兵力分散。我打算采取‘中心开花,多点突击’的战术。以装甲分队和摩托化步兵为快速突击力量,直插敌人纵深,打掉其指挥节点和物资囤积点;同时以主力步兵团分路推进,清剿扫荡,拔除沿线据点。地方部队和武工队跟进,发动群众,建立政权。这样既能速战速决,又能迅速巩固。”
“好,就按你们的思路办,”刘川满意地点头,“需要什么支援,直接跟老王提,后勤保障必须跟上,”
就在许友和韩楚领命而去,调兵遣将准备出征的同时,刘川和聂政委也将精力投向了百废待兴的青岛市区。
在原市政府会议室内,刘川主持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工商界和技术人士座谈会。到场的不仅有本地的工厂主、商会代表,还有几位之前犹豫观望的外国商行经理,以及陈教授带领的军械技术研究所的部分骨干。
刘川开门见山:“各位老板,各位先生,今天请你们来,就一个目的:怎么让青岛的工厂尽快转起来,让码头尽快忙起来,我们共产党八路军,说话算话,保护工商业,鼓励发展生产。过去鬼子压榨你们,现在不一样了,”
一个纺织厂老板壮着胆子问:“刘司令,复工我们愿意,可这原料、销路,还有电力……”
刘川大手一挥:“困难肯定有,但办法更多,原料,我们接收了鬼子的仓库,有大批棉花、羊毛,可以优先供应给你们,销路,我们解放区几千万老百姓,就是最大的市场,军队也需要大量的被服,电力,电厂我们已经接管,正在全力抢修,很快就能恢复供电,而且,”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外国商行代表,“我们欢迎外国朋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我们进行贸易。青岛港,很快就会重新开放,”
这番话让在场的中国工商业者大为振奋,纷纷表态愿意尽快复工。那几个外国商行代表也交头接耳,显然动了心思。
刘川又看向陈教授和李师傅:“陈教授,李师傅,青岛这边的工厂,设备、技术条件比山里好得多。你们研究所要尽快迁过来一部分,依托这里的工业基础,加快我们对缴获武器,特别是那批新式冲锋枪和火炮的研究仿制,还要想办法修复和维护我们缴获的坦克、汽车,需要什么人才,设备,尽管提,”
陈教授激动地说:“司令员,这里有现成的机床、熟练的技工,条件确实好太多了,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拿出成果,”